•  

    印尼出口政策擾動油脂市場,用油企業虧損經營,倒逼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2022-05-24
    摘要:

    廣東港口棕櫚油每噸報價約1.5萬元。物流費也不低,現在基本上是虧損經營,目前已經盡可能降低棕櫚油用量,甚至關閉一些生產線,避免越產越虧。

    新華財經北京5月24日電 多位企業及市場人士近日對記者表示,印尼食用油政策反復,成為近期擾動油脂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國內來看,目前豆油、棕櫚油、菜籽油三大油脂中,棕櫚油價格最高,但高價限制了消費,許多用油企業由于虧損經營而降低開工率。在當前供需格局下,油脂價格將維持高位震蕩走勢。

    印尼出口政策擾動油脂市場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國,其中印尼棕櫚油出口量占全球棕櫚油總出口量的60%,占全球總植物油出口量的30%。前期,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導致短期國際植物油供應量大幅下降,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加重了國內和全球植物油短缺現象。美國豆油及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屢創新高,國內油脂期貨價格也接近紀錄高位。

    印尼從5月23日起解除棕櫚油出口禁令。這意味著印尼重新參與全球油脂出口競爭。“由于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印尼出口禁令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對市場的利空影響在解除出口禁令公布之前已有預期,靴子落地帶來的利空影響明顯弱化。”寶城期貨農產品研究員畢慧表示。

    從近五年數據看,印尼棕櫚油月度出口量在202萬噸-351萬噸之間,2022年1-3月月均出口量為210萬噸。

    “理論上,印尼出口恢復令全球油脂可出口量增加,有利于緩解全球油脂供給偏緊的貿易格局。但實際上,出口能否恢復到正常水平尚待觀察。”光大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侯雪玲表示。

    5月20日印尼經濟部長表示,要求生產商必須向本地市場銷售一部分食用油,以確保供應并維持合理價格,將棕櫚油國內市場義務規模定為1000萬噸。市場人士認為,印尼國內食用油供應保障的相關規定,意味著其可供出口的棕櫚油數量將下降,會削弱印尼棕櫚油對全球油脂市場的補充作用。

    侯雪玲認為,棕櫚油國內外銷售的差價以及印尼政府是否對生產商進行差價補貼等都將影響生產商的出口銷售意愿,進而影響出口量。預計在印尼出口恢復初期,印尼生產商大概率不會急于銷售。如果真實的棕櫚油需求不高,那么印尼棕櫚油出口數據或不理想,印尼棕櫚油庫存便會攀升,逐漸逼近庫容上限,屆時印尼生產商銷售意愿就會增加。

    “印尼政策變化太快,加劇了國內外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銀河期貨油脂油料高級研究員劉博聞說。

    用油企業虧損經營

    河南某食品加工企業相關負責人劉省告訴記者,近月船期進口馬來西亞24度棕櫚油成本為1.36萬元/噸,廣東港口棕櫚油每噸報價約1.5萬元。“物流費也不低,我們現在基本上是虧損經營。”

    從國內來看,目前三大油脂中,棕櫚油價格最高,但高價格限制了消費。多家下游企業人士表示,目前已經盡可能降低棕櫚油用量,甚至關閉一些生產線,避免越產越虧。

    豆油和菜籽油進口利潤也持續倒掛。“截至5月20日,從美國、巴西、阿根廷進口豆油的成本為14322元/噸-14888元/噸,同期國內張家港四級豆油報價11960元/噸。截至5月20日,進口加拿大菜籽油成本為16185元/噸,國內張家港地區進口四級菜籽油價格為13870元/噸,內外價格倒掛嚴重。”畢慧認為,目前油脂進口成本居高不下,制約國內貿易商進口積極性。

    “由于豆粕需求疲軟,國內進口大豆數量同樣出現了下降,抑制了豆油產量。”市場人士介紹,2021/2022年度國內三大植物油的進口量同比下降45%。

    農業農村部5月報告顯示,2021/2022年度食用植物油期末結余環比下降近150萬噸,主要受豆油供應縮量拖累;2021/2022年度食用植物油期末結余同比下降270萬噸,其中豆油減少100萬噸、棕櫚油減少50萬噸、進口菜籽油減少80萬噸。

    從國內三大油脂庫存來看,截至5月中旬,國內豆油庫存為76.1萬噸,港口棕櫚油庫存為30萬噸,菜籽油華東港口庫存為31.93萬噸。目前除了菜籽油呈現高位去化態勢以外,豆油和棕櫚油庫存均處于歷史同期相對低位。

    “雖然食用油市場供應緊張,但需求端同樣疲軟。本年度為歷史上首次植物油消費出現大幅負增長的年份,截至目前,本年度國內食用油消費量同比下降20%。國內消費疲軟主要由于高價格抑制消費、國內疫情多處頻發以及動物油替代植物油。”劉博聞說。

    據多位市場人士反映,受棕櫚油等油脂價格不斷上漲影響,目前我國飼料中植物油替代動物油的比例出現了大幅下降。同時,由于加工利潤長期倒掛,一些食用油原料用量較多的企業如食品廠、包裝油企業大量出現虧損,這進一步限制了食用油的消費需求。

    侯雪玲表示,影響我國“油瓶子”穩定性的因素是國內油料產量,國際油脂油料的可獲取量、難易程度及貿易利潤情況。最理想的情況是國際油脂供給充裕,產地庫存高、銷售壓力大。

    油脂企業風險管理水平提升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1年尤其是2022年之后,棕櫚油價格暴漲,我們去港口買貨,甚至面臨‘一貨難求’的情況。”劉省說,“我們就開始找期貨公司做套期保值、基差采購,甚至現在對期權也有一些運用。”

    “隨著服務成熟度提升及服務模式多樣化,期貨及其衍生品已成為油脂企業管理成本、優化經營、穩定利潤的重要工具。”美爾雅(5.660, 0.25, 4.62%)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張翠萍指出,近幾年國內外油脂市場波瀾起伏,“黑天鵝”事件頻發,雖然整體看油脂價格重心持續上移,但期間多次出現1000元/噸-2000元/噸的回調行情也給企業帶來不少困擾。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企業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建議企業采用動態套期保值策略,靈活調整套保比率及套保入場點;二是豆油場內期權即將上市,建議企業多加關注,利用豆油、棕櫚油場內期權對沖風險。

    “2019年以前,企業面對的是價格偏低、走勢平穩的棕櫚油市場。伴隨2020年以來油脂牛市行情的開啟,油脂產業客戶逐步提升了對風險管理的認知水平。”劉博聞表示,當前隨著風險管理工具運用的多樣化,相關方案也越來越多元化。

    劉博聞表示,期貨市場三大植物油期貨合約上市時間較久,成交量和持倉量較大,價格運行穩定,較其他行業而言,油脂油料產業鏈企業參與期貨的比例較高,市場較為成熟。不過,任何一種風險對沖工具都需要匹配不同的行情以及企業不同的需求。

    目前油脂價格波動較大,無論是生產企業、貿易企業還是終端需求企業都面臨較高的價格風險。“當前市場處在供需兩淡市場格局下,賣方不愿意降價賣,買方不愿意高價買,現貨成交有難度。在這種環境下,選擇合適的期貨和期權策略可以幫助企業控制價格風險。隨著基差銷售模式在全產業鏈的推廣,企業或在基差內涵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實現銷售量增加。”侯雪玲認為。

    “對于產業客戶而言,輕單邊,多套保、套利結合期權的操作更為適宜。”畢慧說。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