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下旬參加了一個花生線上調研了解到,那時東北地區的庫存相比往年較高,多數現貨人士對于行情并不太樂觀。認為4-5月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弱勢行情的改變需要下游需求端發力才行。現在來看,當時走貨不暢,庫存偏高的局面已有所改善。近期受油廠收購量的陡增,進口量同比大幅走低,新作種植面積減量預期等因素的影響,花生期貨盤面迎來連續強勢反彈。反彈能否具有持續性,未來行情關注的潛在“矛盾點”在哪?
1.花生產業概述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產國,對外依存度并不高,近年年產量在1400萬噸左右。其中河南和山東產量占比接近50%,這兩地區的花生加工消費量約占全國總消費量的75%。因此魯豫兩地產銷情況會影響花生的價格走勢。進口國主要為蘇丹和塞內加爾,兩國的花生供應和出口稅率變化值得關注。
我國春播花生生長周期為128-175天,夏播花生90-125天。9-10月份為集中上市時間,其中下游對于花生原料的收購時間主要為3-5月和四季度。需求端主要用來榨油(55%)、食用(40%)、種用。
2.供應端存擾動
供應方面,據參與調研人士的介紹了解,2021年新作花生產量減少幅度并不大。其間河南地區的強降雨天氣對于產量影響不多,質量有些影響。去年寬松的供應和疫情對于消費的沖擊,種植花生的利潤一般。且和其它作物相比無論機械化程度還是效益都沒有太好的競爭優勢,致使農戶種植積極性受挫,目前市場市場對新季花生種植面積減少預期強烈。
進口來看,據海關數據,今年1-3 月花生總進口量在 7.6 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73.24%,處于同期偏低水平。稅收政策雖有利于我國花生進口,量還是受到國內偏低現貨價格及消費需求的拖累。
3.下游收購良好
春季前后,農戶手上的存貨大幅高于往年,四五月份之所以是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是因為氣溫的伴隨著氣溫的升高,對于花生的儲存不利,農戶并沒有冷藏設施,需要提前對存貨進行處理。4-5月份花生油廠開工率和花生收購量逐漸提升,上一產季庫存的逐步消化,行情的影響因素將逐步回歸到新季種植面積、天氣擾動上。
花生油表觀消費量走勢圖(單位:噸)
4.花生綜合觀點
宏觀方面,年內經歷美聯儲兩次加息之后,市場對于未來美國經濟前景存有一定的擔憂同時受其他一些國家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沖高之后回落,人民幣貶值的情況得到緩解。國內疫情也已有好轉,助力紓困政策接連出臺,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會逐步得到改善。
供應端,新季種植面積存減量預期,幅度還需進一步跟進,進口量同比大幅下滑。需求方面,上一季庫存逐步消化之后,短期供需將同步轉弱。所以短期花生或維持偏強運行,但也要注意盤面連續沖高之后自然回撤的風險。行情的深度可能是還需要關注新季種植面積減少程度,產區天氣的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