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俄烏沖突已持續數月,烏克蘭糧食出口受阻,其影響已波及全球。俄羅斯日前表示愿意有條件地開放烏克蘭港口,為烏糧食出口開辟人道主義海上通道。
與此同時,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呼吁向黑海派遣軍艦護送運糧船,英國、荷蘭等國謹慎響應。有外媒認為,清除烏克蘭港口密布的水雷、同俄羅斯達成合作是歐洲國家當前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5月25日報道,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警告稱,俄烏沖突持續或導致全球出現數年的糧食危機。烏方稱,俄羅斯封鎖了烏克蘭幾乎所有的港口,目前有超過2000萬噸的待出口糧食無法從烏克蘭運出。
俄羅斯副外長魯堅科同日表示,俄方愿意有條件開地放海上人道主義通道,以便烏克蘭糧食外運,俄方正與聯合國就此接觸。
俄烏沖突以來,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代表的國際糧價持續走高,目前依然高位運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發出了國際糧食危機的警報。最新報告顯示,將于今年夏季收獲的烏克蘭冬小麥將大幅減產,這將加劇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
“如果敖德薩等港口能夠有條件地放開,的確會增加烏克蘭的谷物和油料作物的出口,會緩解全球谷物和油脂的供應緊張局勢。”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研究員傅博介紹,在俄烏沖突發生前,烏克蘭每月出口600萬噸左右的農產品,超過95%是通過海路出口的,但在港口被封鎖后,烏克蘭的農產品出口量降至100萬噸/月左右,有機構預期出口量有望增至150萬—200萬噸/月,但仍然遠低于歷史水平。
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第四大玉米出口國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現在烏克蘭國內還有大約1000萬噸玉米、450萬噸—500萬噸葵花籽(可能部分已經壓榨成葵油儲存),而且本年度的小麥即將收獲。因此,一旦港口放開,農產品出口量有望增加,將有效改善全球谷物和油脂供應。
在光大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看來,這一因素短期會影響市場對烏克蘭谷物出口的預期向好的方向轉變,但烏克蘭農產品出口能否恢復到600萬噸/月的水平還有待觀察。因此,出口問題能否完全緩解,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事實上,引發國際糧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傅博表示,第一,過去3個月的這波上漲始于俄烏沖突爆發,起因就是俄烏局勢引發全球局勢動蕩以及全球糧油供應擔憂,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全球小麥、玉米、大麥、葵花籽油的出口占比都非常大。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從過去四年均值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占全球的28%左右、玉米出口占19%左右、葵油出口占77%左右、大麥出口占30%左右。因此俄烏沖突爆發后,市場擔憂這兩個國家的谷物和油脂出口會受到影響,會影響全球的谷物和油脂供應,這推動國際谷物和油脂價格短期上漲。
第二,2月底3月初正是北半球農作物播種前期,俄烏局勢推動小麥、玉米價格上漲,加劇了農作物播種面積之爭。此外,能源和化肥價格的上漲也對全球糧價上漲有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成本上升、擔憂化肥供應問題可能影響作物產量上。
第三,全球通脹上升的背景下,現實中的實物囤貨和政策擾動、資金增加對大宗農產品的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國際糧價上漲。
“之前造成糧價上漲的原因包括美國、巴西干旱以及印度、歐洲的超高溫天氣,這些因素導致全球谷物供應預期下降。俄烏沖突作為突發因素,加重了國際市場對谷物出口的擔憂。”王娜表示,目前,美國、巴西均有天氣改善的預期,俄烏局勢緩解也對國際谷物市場供應緊張局面有緩解作用。
在傅博看來,目前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因素可以分為宏觀因素和基本面因素。宏觀因素主要是俄烏局勢和通脹,如果這兩個因素出現轉變,國際農產品價格將有所回落。另外,從基本面看,只有出現新增供應后,市場的擔憂情緒才會消退,農產品價格才會回落。
“目前來看,6月份以后將集中上市的南美玉米,可能會階段性緩解全球玉米的供應緊張局面;大豆可能要等到美國大豆產量基本確定以后(一般最快要8月底),供應擔憂才會緩解;小麥市場目前關注的是美國和歐洲(法國)小麥的產量情況,從時間點看,通常要到6月底7月初左右情況才會逐漸明朗。”傅博表示。
記者了解到,最近一周,國內谷物市場中小麥價格高位回落,美麥連續一周下跌,對美豆、玉米形成拖累性影響。“從美玉米作物最新的播種進度看,美玉米播種進度加速,巴西旱情緩解,以上因素對國際谷物價格形成上行壓力。谷物價格能否企穩后繼續走高,還要看天氣及新季播種情況,但通常6—8月天氣炒作的關鍵期,谷物及油脂價格易漲難跌。”王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