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在我國食用油料作物中,除了大豆、油菜、花生等主要作物外,還有油茶、胡麻、油葵、芝麻等特色油料。
說它們特色,是因為這些油料具有特殊營養成分或者特殊用途。
目前這些特色油料在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中占比約10%,那么,這些特色油料面積和產量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嗎?
發展的瓶頸在哪兒?如何提高產能?
比較效益低 發展遇阻
湖南是我國油茶種植大省,2020年,油茶種植面積近2200多萬畝,占我國油茶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古橋村種植油茶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村民對種植油茶情有獨鐘,全村2.3萬畝山林,其中1.7萬畝是油茶,這也曾經是古橋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副鎮長 彭路:
這個油茶樹,對以前老一輩供家里的生活開支和小孩讀書,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前掙錢的門路少,家里的開支也不大,種油茶掙的錢能為家里解決很大的問題。但最近十幾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土橋村黨總支書記 張定穩:油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現在是市場經濟,到外面務工、打工的比較多,所以現在家里面老的老、小的小,確實缺乏一定的勞力。
古橋村原來的油茶樹大都有幾十上百年的樹齡,品種落后,產量不高,一畝油茶一年的毛收入才幾百元錢,而這還不算老百姓自己干活的投入。隨著經濟的發展,種植油茶的比較效益越來越低,村里的年輕人開始外出打工,油茶逐漸變得無人管理。
比較效益低、農民種植積極性差,油茶曾面臨的尷尬,在我國其它木本油料上也存在。我國種植更廣泛的特色食用草本油料,芝麻、胡麻、向日葵等,也和木本油料有著類似遭遇。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與特色油料研究室副主任 王林海:
特色油料在很長時間內,對它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因此造成了一些科技關鍵問題沒有解決,像向日葵、胡麻、芝麻的機械化問題沒有解決,就造成了現在勞動力上升、種植面積下降。
在最近的十幾年內,我國的胡麻、芝麻、向日葵等特色油料,種植面積都出現了下降的現象。胡麻的種植面積,在2011年的時候,還有483萬畝,到了2020年,種植面積僅剩287萬畝;芝麻的種植面積,2011年是503萬畝,2017年則只剩342萬畝,近兩年有所回升;向日葵的種植面積,近10年中最多的2016年,曾達到1900多萬畝,而2019年的數據則是1370多萬畝。
補充、豐富食用油消費
特色油料之所以“特”,是因為它們特殊的營養成分或者特殊用途。而在我國食用油消費中,用量最大的就是烹調用油。那么,發展這些特色油料,會減少我國在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上的對外依賴嗎?
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李昌珠:
油茶油的定位是高端的食用油,也就是它價值要高一點,從營養健康來說,它的品質要高一點。它既有替代、補充的關系,也是一種特種油料,可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與特色油料研究室副主任 王林海:
像向日葵,葵花籽油在全國各地都是作為一種消費的日常烹調用油。另外一個胡麻,它具有區域特征,在甘肅那邊很喜歡這個油,也是作為日常食用油,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就是我們主要油料的一種替代。芝麻它有兩個作用,其中一個是低溫冷榨油,可以作為烹調用油、常規油的替代。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覺得實際上它們的產量,一部分替代了我們主要的油料消費。
擴面積、增單產有潛力
專家介紹,在這些特色油料中,胡麻油、葵花籽油主要作為烹調用油使用的,油茶油、芝麻油等除了滿足人們對不同口味和營養的需求外,也完全可以作為烹調油來使用。提高這些油料的產能,無疑會對緩解我國食用油的對外依賴,起到積極作用。那么,進一步提高這些油料的產能,還有多大空間呢?
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李昌珠:
油茶等木本油料可以滿足國土綠化的要求。同時,它耐干旱、耐瘠薄,適合于造林困難地,它是可以造林的。而且,我們是一個多山地、多丘陵地的國家,也就是從土地空間來看是有潛力的。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忠:
初步估計,在湖南省能夠適合栽植油茶的林地,應該是有4000多萬畝。但是能夠發展的話,應該有幾百萬畝。
專家介紹,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具有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的獨特優勢。胡麻、芝麻等特色草本油料,在擴大面積上還有潛力可挖嗎?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與特色油料研究室副主任 王林海:
無論是胡麻、芝麻還是向日葵,都是耐旱的。另外,向日葵、芝麻還比較耐鹽堿,我們只是小規模研究,就發現了向日葵和芝麻,都能耐中度至重度的這種鹽堿。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科技支撐能進一步發展的話,在北部干旱地區,新疆干旱地區,包括濱海鹽堿地區,它有擴大面積的潛力。
胡麻、芝麻等特色油料大都具有耐旱、耐鹽堿的特性,在一些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的地方,它們也能獲得一部分的產量,這些地方將會成為油料作物擴大面積的潛力所在。而這方面的研究試驗,也正在積極進行。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與特色油料研究室副主任 王林海:
這個是我們在芝麻里篩選出來的耐旱基因,為了驗證這個基因是不是能夠起到耐旱的作用,我們把它轉到擬南芥里。開花之后,我們就控制它的加水量,模擬干旱的情況下,我們來看它這個植株的表現。區別還是明顯的,像這兩個植株長得比較正常,其他植株上面已經開始黃了。這兩個植株就是證明我們把耐旱基因轉進去了,而且這個耐旱基因還確實起到作用了。將來,這個基因我們會在育種中進一步應用。
提高產能,一方面是擴大面積,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單產。在面積上,專家認為這些特色油料都存在著一定的發展潛力。那在單產上,又是什么情況?提高單產,這些油料還有多大空間?
從2019年起,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古橋村開始對全村的老油茶樹分批進行更新換代,用新品種替換掉原來的老品種。
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副鎮長 彭路:
這棵樹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產籽量去年是十多斤,十多斤鮮果的產籽,真正的出油率只能達到不到一斤。像這種新品種,這是我們2019年栽下去的,它大概還要三年達到豐產期。這個是我們這邊優良的品種,它如果達到豐產期,我們預計是一棵樹30斤的鮮果,每棵樹的產油量應該能達到3斤左右。
古橋村的新品種油茶就來自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里既是國家油茶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庫,目前收集保存了全國2500多份油茶種質資源,同時也是科研人員進行油茶育種的基地。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陳永忠:
通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現在選育出“湘林系列”油茶新品種,使油茶的產量從過去的每畝3到5公斤,提高到30公斤以上,畝產值一年超過了3000元,最高的可以做到6000元錢。
單產的提高直接增加了農民種植油茶的效益,也增加了他們種植油茶的積極性。古橋村在對原來油茶林進行改造的同時,還由村委會牽頭,組織成立了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村里的剩余勞動力來管理油茶林。
湖南省瀏陽市鎮頭傎土橋村黨總支書記 張定穩:
沒有勞動力的,我們就合作社兜底,或者流轉給合作社來經營,這樣才能平衡發展。不然的話,有勞力就搞得好,沒勞力就荒廢了。
單產的提高和種植經營模式的變化,讓古橋村原來萎靡不振的油茶重新煥發了勃勃生機。按照國家林草局的規劃,到2025年,我國油茶種植面積將達到9000萬畝以上,完成2000萬畝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茶油產量達到200萬噸,面積比現在增長近三分之一。而在提高單產上,胡麻、芝麻等油料作物又面臨著什么形勢呢?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與特色油料研究室副主任 王林海:
特色油料相對其他作物,應該說科技是比較落后的。它的單產潛力應該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比方說芝麻,現在全國芝麻平均產量是每畝100公斤,但是在我們生產試驗的過程中,國內的科研工作者也創造過每畝220公斤的高產,將來隨著品種改良,全國的平均產量能夠穩定到每畝150公斤是有可能的。
王林海介紹說,胡麻、葵花籽的單產和芝麻類似,都是以前重視不夠,研發偏弱。而一旦重視起來,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攻關,提高單產,潛力很大。
特色油料無論在擴大面積還是提高單產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等待挖掘,這方面的工作各方也都在積極努力開展,同時這些特色油料種植管理目前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的,機械化程度比較低,這也是限制特色油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問題暴露出來了,解決也就在路上了,“油瓶子”里更多裝中國油,特色油料,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