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消息:就在美國交易商從歷史上首個六月份長周末歸來之際,包括小麥、玉米以及大豆等全球基準農產品期貨全線下跌,給炙熱的全球食品通脹帶來陣陣涼意。
交易商們將目光從沖突持續的黑海轉向正在收獲金色麥浪的堪薩斯州,等待周二晚間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今年冬小麥的收獲數據。在和堪薩斯距離5000多英里的莫斯科,分析機構對這個世界頭號小麥出口國的產量創出歷史新高的預期更加樂觀。在地球另一側,目前處于冬季的馬托格羅索農戶正在收獲黃燦燦的玉米,然后從帕拉納瓜港口一船船運往世界各地。
就在北半球小麥收獲如火如荼推進之際,全球物價飛漲正在改變著全球金融市場狀況。美聯儲已經終止持續兩年多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轉而加快提高借貸成本,以便收回洪水般泛濫的流動性。美聯儲官員誓言將無條件遏制通脹作為首要目標,而不惜以經濟放慢為代價。這些鷹派表態使得包括野村證券在內的投行對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擔憂加劇,大量資金已經從風險資產撤離。經濟衰退的前景也對大宗商品市場構成壓力。上周美國原油期貨暴跌9%以上,反映出投資者對能源需求可能放慢的擔憂。
經濟不景氣意味著燃料用量減少,可能促使購物者減少消費肉類等高價食品。
今年早些時候曾經創出歷史最高紀錄的馬來西亞棕櫚油、芝加哥豆油和加拿大油菜籽紛紛回落,巴黎油菜籽期貨也抹去了年初至今的漲幅,馬來西亞棕櫚油本月迄今跌幅高達21%,進入技術性熊市,因為頭號生產國印尼加大了出口。馬來亞銀行經濟學家周二表示,全球食品危機可能已接近頂峰。棕櫚油價格大跌有助于減少食用油價格的壓力。
基準谷物、油籽以及食用油期貨回落,給飽受物價上漲折磨的全球消費者帶來一絲安慰。聯合國食品價格指數已經從3月份的歷史高點回落。
不過未來幾個月,美國玉米種植帶的作物狀況將再次引起市場密切關注,太平洋水溫變化所引發的拉尼娜現象有可能帶來更多炎熱干燥天氣,并在美灣引發更多颶風和熱帶風暴。
進入7月初,從伊利諾伊到印第安納等玉米種植帶的作物灌漿情況將繼續令人擔憂,因為今年全球化肥以及能源成本高企,已經導致美國農戶將玉米播種面積降低了四個百分點,任何單產的下行傾向都足以支持玉米價格再次挑戰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