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周全球農產品價格從前期高點大幅回落,令人期待持續高企的食品通脹壓力有望得到遏制,至少暫時看起來如此。
今年早些時候,全球谷物、油籽以及植物油價格紛紛創下多年新高或者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因為全球主要產區遭遇拉尼娜現象相關的干旱炎熱天氣,新冠疫情大流行引發物流鏈中斷以及貨運成本上升,而俄烏沖突導致黑海出口受到擾亂,主要糧食和食用油出口國實施限制出口政策,以確保國內供應充足,進一步加劇了全球供應緊張。
不過近來市場對食品供應短缺的恐慌性情緒已經融解,取而代之的是對主產國產量提高有助于補充庫存的樂觀預期。ADM投資服務公司駐倫敦的策略師馬克·奧斯瓦爾德表示,供應可能不會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短缺,因為其他生產國將彌補烏克蘭的任何供應損失。在南半球,澳大利亞小麥有望再度豐收,巴西玉米豐產在望,農戶抓緊收獲,以至于大量新收玉米只能堆積在筒倉外;在北半球,曾經因為春季低溫多雨天氣而擔心作物播種延遲的緊張情緒已經緩解,玉米和大豆播種進度均已超過歷史均值。
本月迄今,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已經下跌21%,加拿大油菜籽下跌24%。與此同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小麥期貨下跌16.4%,豆油期貨下跌12%,玉米期貨下跌8%。
本月彭博農產品價格指數也有望創下2011年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除了供應擔憂有所緩解之外,導致本月農產品價格全線下跌的關鍵因素在于,投資者日益擔心經濟下滑可能導致需求減少。雖然期貨價格的波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傳導到雜貨店的零售價格,但是美國雞肉和牛肉價格已經開始一點點回落。美國農業部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喬·格勞伯表示,今年下半年美國消費者在超市的賬單開支將會回落,特別是如果能源價格下降的話。
截至6月24日的10個交易日里,美國汽油均價從之前的歷史高點持續走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也已經比3月份美國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時代高點回落10%以上。化肥價格也從歷史高點回落。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在3月份漲到歷史最高后,已經連續出現回落。不過,當前的食品價格依然高企,可能導致一些消費者囊中羞澀。美國政府上周估計今年食品價格將全面上漲8.5%。
盡管近期農產品期貨大幅下跌,彭博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經從歷史高點下跌約13?%,但是一些知名投行并未因此改變看漲立場,例如高盛集團就認為價格還未見頂。該投行的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杰弗瑞·庫里認為,他同意經濟長期衰退將導致商品需求下降,價格也會隨之下跌。但是現在還沒有到那種狀態,經濟增長和最終用戶的需求只是增長放緩而不是直接減少。
澳新銀行的上海分析師指出,隨著糧食和食用油成本下降,6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預計將低于去年的2.5%。但是考慮到烏克蘭、印度和其他主要出口國的供應前景不確定,現在說食品通脹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
棕櫚油價格已經從高位大跌約30%,因為頭號出口國印尼近期出臺政策鼓勵出口,以降低國內龐大的庫存。但是和其他農產品一樣,任何供應中斷或惡劣天氣都可能引發新一輪飆升行情。當前這輪價格下跌很可能只是按下通脹的暫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