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當地時間7月18日,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表示,印尼若想將棕櫚油庫存削減至正常水平,需在8月末前出口約600萬噸棕櫚油。
早些時候,印尼財政部官員稱,已取消對所有棕櫚油產品征收的出口稅。此政策自7月15日生效,維持至8月31日。
廣州期貨農產品研究員唐楚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印尼采取棕櫚油出口費減免政策,旨在繼續刺激棕櫚油出口、緩解脹庫壓力。雖然印尼5月取消出口禁令政策,6月和7月不斷調整政策、放開出口,但其脹庫壓力尚未充分緩解。從數據來看,印尼5月棕櫚油庫存達720萬噸左右,市場對其6月庫存預估達800多萬噸。
受最新政策影響,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基準棕櫚油期價出現一定回落。“伴隨政策落地,需關注印尼棕櫚油出口量能否緩解庫存壓力。如果庫存恢復至正常水平,印尼后續仍可能繼續征加關稅或者出口費,出臺較極端的出口禁令的政策概率較小,那么國際棕櫚油期價上行空間有限。”唐楚軒指出。
印尼調整政策以緩解脹庫壓力
日前,印尼宣布取消對所有棕櫚油產品征收的出口稅。此前,為保障國內供應、平抑國內食用油價格,印尼于4月28日實施了棕櫚油出口禁令,暫停出口棕櫚油系列產品。此禁令維持了不到1個月。5月23日,綜合考慮了棕櫚油庫存、油棕果種植戶訴求、棕櫚油出口創匯收入對經濟影響等情況,印尼解除了禁令,重新實施國內市場義務(DMO)政策,確保國內存有1000萬噸食用油。6月,印尼政府制定了一項出口加速計劃,意在減少庫存、刺激棕櫚油貿易。
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次印尼出臺階段性免除棕櫚油出口稅旨在進一步緩解國內面臨的棕櫚油脹庫壓力。
根據印尼棕櫚油協會(GAPKI)7月15日公布數據,受為期三周的出口禁令影響,印尼5月棕櫚油出口環比下降68%,為678000噸;月末庫存飆升至723.33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135.5%。
在庫存壓力增加的情況下,加工廠和精煉廠因儲油罐爆滿而減產停機,從而放慢或者停止采購鮮果串,導致5月棕櫚油產量下降至341萬噸,環比減產20%。同時,鮮果串收購價格暴跌,令油棕種植戶收入受損。“多重因素疊加下,促使印尼政府出臺鼓勵出口、增加消費的政策,加速消化脹庫壓力。”郭文偉稱。
唐楚軒也告訴記者,受此前出口政策、港口船只短缺等因素影響,印尼棕櫚油高庫存未得到緩解,加之當前處于棕櫚油季節性增產周期,印尼脹庫壓力加劇,迫切希望進一步刺激出口、充分釋放國內庫存。
就免除未來一個半月棕櫚油出口稅產生的效果而言,郭文偉指出,7月毛棕櫚油(CPO)參考價定在1615.83美元/噸,毛棕出口稅執行上限200美元/噸,目前棕櫚油出口稅額在FOB報價中占比較高,200美元/噸的出口稅免除將給予印尼近月FOB報價較大的調降空間,而通過減稅促使出口商調降報價以更快消化高庫存。
除了調整棕櫚油出口政策,印尼還宣布自7月20日起實施B35生物柴油摻混計劃,即將生產的生物柴油中棕櫚油燃料的含量從30%提高到35%。
郭文偉對記者稱,此次提高生柴摻混比例,棕櫚油生柴消耗量預計增加150萬噸/年,年內棕櫚油制生物柴油(PME)摻混需求額外增加73萬千升,每月新增的十幾萬噸需求對于比往年同期多出400萬噸的庫存而言,實屬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有利于重塑長期的棕櫚油平衡表。
國際棕櫚油期價中長期或下行
近段時間以來,國際棕櫚油價格急劇下降,反映了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解除和出口加速計劃實施的影響。
上周,馬來西亞棕櫚油期價跌至一年來最低水平。自印尼5月19日宣布結束出口禁令以來,馬來西亞基準棕櫚油期貨已暴跌43%,7月14日跌至每噸3489林吉特(783.16美元)的盤中低點。
印尼占全球棕櫚油出口的1/2以上。今年年初以來,印尼棕櫚油政策頻變,擾動棕櫚油供應和價格。過去一年,植物油市場供應偏緊則主要由于加拿大油菜籽產量不佳、美國大豆油國內使用量增加、俄烏沖突導致烏克蘭葵花籽油生產和出口受阻,提振棕櫚油需求和價格。同時,馬來西亞勞動力短缺以及馬來西亞、印尼大量使用生物燃料都對棕櫚油價格起到支撐。
當前,伴隨印尼增加棕櫚油出口,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下降、庫存得到修復。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委員會(MPOB)7月12日發布的馬來西亞6月棕櫚油行業表現報告,馬來西亞6月棕櫚油庫存達166萬噸,環比增加8.76%;出口為119.4萬噸,環比下降13.26%。同時,截至7月15日,印尼政府已簽發284萬噸棕櫚油出口許可證。
“未來一個半月,印尼還有600萬噸棕櫚油出口釋放,才能將庫存降至正常水平,龐大的庫存轉為出口有利于全球棕櫚油進口國庫存增加,供需結構轉為寬松。”郭文偉稱。
唐楚軒也指出,從基本面來衡量,印尼棕櫚油供應充足,關鍵在于出口是否順暢。馬來西亞目前處于棕櫚油增長周期,不過增幅較緩慢,這主要由于勞工短缺問題尚未得到緩解,后續產量恢復情況取決于勞動情況。
馬來西亞地產業主協會(Malaysian Estate Owners’Association)6月發布的一份聲明估計,馬來西亞油棕產業的工人缺口為12萬人。根據MPOB的統計數據,2022年5月種植部門的總就業人數同比減少6.2%。
除了考慮基本面因素,從宏觀層面影響來看,國際棕櫚油價格還受到國際油價、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郭文偉表示,近一個月來,受美聯儲加息縮表,宏觀情緒悲觀的壓力和印尼脹庫釋放出口等因素,國際棕櫚油價格快速下跌,而豆菜油受陳季油料庫存緊張和新季生長階段的天氣擔憂,跌幅弱于棕櫚油,棕櫚油與豆棕油的價差回歸正常區間。近期,拜登拜訪中東并未得到明確的原油增產表態,美聯儲大幅加息的預期降溫下美元指數回調,令原油有所反彈,市場情緒有所好轉,油脂市場隨之企穩反彈。
展望后市,郭文偉表示,后期國際棕櫚油仍有下行壓力。他解釋,由于印尼加速棕櫚油出口,馬棕出口受到顯著的影響,預期馬來西亞棕櫚油7月將繼續累庫,棕櫚油基本面仍是印尼面對脹庫壓力加大出口、馬來西亞持續累庫的偏空局面,產地棕櫚油價格將繼續受到壓制。
唐楚軒也指出,綜合供需基本面和宏觀面因素來衡量,短期國際棕櫚油價格趨于波動,中長期整體保持下跌趨勢。
國內豆油抗跌性高于棕櫚油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1月-6月,中國進口56萬噸棕櫚油。而從年度需求來看,中國一般需進口400萬噸棕櫚油。唐楚軒稱,此前國際棕櫚油價格高企,中國進口需求大幅減少。現在價格回調,出口放開,中國仍有很大補庫需求,后續如果油廠進口利潤有所恢復,印尼出口順利,預計中國會逐步增加棕櫚油進口。
從最近中國國內整體油脂的表現來看,唐楚軒指出,豆油的抗跌性將高于棕櫚油。
從需求來看,中國國內豆油消費在1600萬噸左右,棕櫚油為500萬噸左右,需求端對豆油有一定支撐。從供應來看,考慮到前期南美大豆減產、目前美豆新作優良率持續下滑,天氣不確定性從成本端對豆油價格起到一定支撐。
根據美國農業部國家農業統計局(NASS)7月18日發布的報告,截至7月17日當周,61%的美豆被評為良種至優種,低于前一周的62%,不過高于去年同期的60%。庫存方面,中國前期進口大豆到港量較大,壓榨量增加,豆油緩慢累庫。但現在由于油廠壓榨利潤較差,疊加6月大豆進口量出現大幅下滑,并且7、8月后進口大豆整體采購進度偏慢,未來進口量的下滑將影響豆油的累庫。
此外,中國傳統油脂消費旺季在中秋、國慶節,后續還需關注”雙節”之前油脂備貨需求對價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