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糧食價格高漲,東南亞“逆向”出口的潛力有多大?

    2022-08-05
    摘要:

    農產品自身供應的彈性較小,因此在短期之內還不需要擔心需求下滑的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伴隨著俄烏沖突,很多國家將把供應轉向國內,糧食進口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

    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持續在高位。東南亞多國卻“因禍得福”,憑借資源出口優勢,成功提升出口額。

    當地時間8月2日,有消息指出,印尼考慮延長棕櫚油出口稅豁免,尋求提振出口并保證國內棕櫚油銷售。印尼不僅著力提升棕櫚油的出口量,前一段時間還打算提升煤炭產量,以填補俄煤供應缺口。事實上,在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都趁機提升資源出口量。

    近期,國際油價和國際糧食價格雖然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震蕩。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東南亞國家增加資源出口量,主要源于如今國際大宗商品的上漲,“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高,這些國家就放松出口;當國際資源價格下跌,它們將相應收緊出口。”

    而從這些東南亞國家6月的出口“成績單”來看,這一出口策略果然奏效,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在內的國家都因資源品出口的增加而實現出口量增長。但對此,外界仍有隱憂,若世界對資源需求減退,東南亞能在多長時間持續強勁出口難以預料。

    東南亞資源出口步伐加快

    基于外界對資源需求的增加,東南亞的資源型國家和糧食生產國都不約而同擴大出口,旨在搶占更大的資源出口份額。

    近日,印尼貿易部國內貿易司代理司長Syailendra表示,印尼正在考慮延長棕櫚油出口稅豁免的期限,以促進出口。據悉,早些時候,印尼財政部就宣布,自7月15日至8月末期間,取消對所有棕櫚油產品的出口稅。

    可以說,印尼在出口棕櫚油的規則上是一再松綁。最早在4月28日,印尼實施了出口棕櫚油禁令。然而,禁令僅維持了不到一個月,印尼考慮了棕櫚油庫存、油棕果種植戶的訴求,以及棕櫚油出口創匯收入對經濟影響等,又重新恢復了棕櫚油出口。恢復之后,棕櫚油出口量明顯上升。7月27日,印尼財政部高級官員表示,印尼毛棕櫚油出口已經增加到每天10萬噸到14萬噸,而在7月15日之前每天是6萬噸到9萬噸。

    在印尼之外,要數馬來西亞在棕櫚油出口上表現最為突出。獨立檢驗機構AmSpec公布數據顯示,馬來西亞7月棕櫚油出口量為1227118噸,較6月出口量增加了4.03%。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李春頂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其實是菜籽油全球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當菜籽油在全球出口量下降之后,外界對菜籽油的替代油品——棕櫚油的需求進一步上升,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對棕櫚油需求緊張的局面。

    另外在糧食方面,泰國也在進一步加快大米的出口。據泰國發布的6月貿易統計顯示,大米和水果等農產品與農業制品的出口額同比增加25%,拉動了整體的增長。李春頂向記者表示,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使得泰國大米的出口量增加,“首先,是俄烏沖突和疫情的影響,導致全球對大米進口需求的增加;其次就是,當前泰銖兌美元貶值,將會進一步推動出口的增加。”

    除了棕櫚油、糧食等農產品,東南亞國家還想進一步拓展在能源市場的份額。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稱,電子電器產品、石油和天然氣產品及棕櫚油產品出口成為拉動馬來西亞出口強勁增長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的能源出口增長明顯,其中,液化天然氣(LNG)出口額增至2.5倍,原油出口額增至1.8倍。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馬來西亞等國增加油氣量出口,主要是因為油氣價格處在高位,這是源于當地能源企業的趨利行為。

    面對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急劇上漲,馬來西亞以增產油氣產品出口作為應對,另一邊,印尼還通過煤炭增產“另辟蹊徑”。

    7月13日,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部長阿里芬·塔斯里夫(Arifin Tasrif)表示,印尼有能力提升煤炭產量,以填補煤炭進口禁令生效后俄煤供應缺口,滿足相關國家的進口需求。

    “歐洲進口俄煤的數量不算太多。如今印尼增產煤炭并增加出口,一方面是填補俄煤對歐出口減少的缺口,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升,由于替代效應,全球對煤炭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王永中向記者說道。

    “成績單”顯著,資源出口能否持續?

    在爭奪資源品出口的過程中,不少東南亞國家因出口額的增加而賺得盆滿缽滿。

    翻看這些國家6月的貿易數據,就可以得知它們在出口方面表現之優異。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6月出口達1462億林吉特,較去年同期增長38.8%。另外,受石油、天然氣產品及棕櫚油產品的拉動,馬來西亞各項外貿數值也較今年5月環比錄得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

    此外,印尼方面也表示,受恢復棕櫚油出口的影響,該國6月出口額為2600.9億美元,環比增長21.3%,而出口同比增長40.68%。其中,棕櫚油出口增長了九倍多,達到24.6億美元。至于泰國,它的出口貿易也受到農產品出口增加的帶動,據泰國政府公布的6月貿易統計數據顯示,農產品及相關產品出口同比大增24.5%,拉動了整體約12%的增長。

    對此,王永中向記者表示,馬來西亞、印尼等作為資源品出口國,在這兩年受益于國際資源價格提升的效應十分明顯,估計今年以內資源價格還將處于高位,若如此,東南亞國家受資源出口帶動出口額的效應也將持續。

    但談及后續資源品出口的表現,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部分東南亞資源型國家在出口資源方面還將存在一定的掣肘。

    首先在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方面,馬來西亞的優劣勢十分明顯。新紀元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成強向記者表示:“馬來西亞地處世界油氣分布聚集地,具備石油積聚層所形成的有利地質條件,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儲備國家,而且海上航運方便快捷,在液化氣貿易上擁有天然優勢。但在絕對產量上,馬來西亞石油產量不足全球總量的1%,天然氣產量不足全球2%,近年馬來西亞油氣產量波動不大,潛在能源出口存在顯著天花板限制。”

    另一方面,東南亞在油氣出口方面或會面臨需求減退的問題。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呂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受疫情以及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影響,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而且因成本上漲,多國工業消費需求出現負增長,這將在一定程度導致天然氣需求放緩。”

    對于印尼通過增產煤炭來填補俄煤缺口,王永中認為,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其他國家進行配合,“如今出口煤炭的國家主要是澳大利亞和印尼,只要澳大利亞和印尼同時增產,還是有較大的機會可以填補俄煤的缺口。”

    但從整體而言,不少專家認為東南亞能源出口的影響力始終有限。“東南亞的油氣和煤炭的出口由于在全球出口份額有限,其能源影響力更多體現在東南亞。”林伯強表示。

    王永中則認為,如今不少東南亞國家通過增產來增加資源出口較難持續,“以馬來西亞為例,短期來說,馬來西亞在油氣出口上的增長,會促進油氣投資;但長期來看,由于能源的投資周期比較長,若要新增產能,它還需要增加新的投資并調整基礎設施,預計其油氣產能增長的幅度不會太大。”

    東南亞國家在提升糧食出口方面,同樣存在局限性。

    李春頂向記者表示,農產品自身供應的彈性較小,因此在短期之內還不需要擔心需求下滑的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伴隨著俄烏沖突,很多國家將把供應轉向國內,糧食進口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

    “資源品價格是周期性的,呈現長周期牛熊波動特性,這意味著當前東南亞資源品高漲的紅利期是有期限的,預計出口額逆勢上揚最快到年末將顯著走緩至回落。”王成強向記者說道。

    雖然東南亞多國在資源價格高漲期通過出口贏得“超額”回報,但接下來,它們還不得不為資源品價格回落所帶來的風險做好準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