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報
8月3日~5日,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主辦的第十三屆全球大宗糧油產業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辦,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中國商務部外貿司二級調研員承春、澳大利亞駐華使館農業參贊柯琳雅等出席峰會并致辭,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決策服務處處長張立偉、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孔平濤、美國大豆協會駐華首席代表張曉平,以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德國的行業協會代表和業界專家在現場或通過視頻作專題報告。
曹德榮在致辭中說,今年上半年,受國內新冠疫情反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的雙重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增速放緩。1~6月,農產品進出口額161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出口471.4億美元,同比增長22.8%;進口1145.4億美元,同比增長6%。他認為,今年下半年,能源價格上漲、極端天氣、地緣政治沖突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將繼續沖擊全球谷物和油料的生產和供應,全球谷物和油料供應依然偏緊。
承春表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糧食生產國,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端牢自身飯碗的基礎上,我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倡導的糧食援助計劃,不斷擴大農產品出口,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中國的貢獻。今年以來,中國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3萬噸糧食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還向全球出口了百萬噸糧食及制品。
柯琳雅表示,澳大利亞和中國有著悠久的農業合作歷史,包括谷物和油脂等一系列大宗商品領域的合作往來,而且兩國之間的合作不僅是政府對政府,還包括產業對產業之間的經貿合作。澳大利亞將一如既往把中國作為優質農產品的可靠貿易伙伴。
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程國強在報告中說,全球糧食危機給了我們很重要的啟示。一是應對全球糧食危機,各個國家必須靠自己,這就意味著各個國家農業發展不能出現絲毫的戰略失誤和偏差。二是必須統籌農業對外開放、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必須要堅持農業對外開放,這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在這個進程中必須要推進小農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三是要提升全球農業食品產業鏈對國外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的能力和可控性。我國糧食對外的依附性必須要控制在5%以內。
張立偉分析了2022/2023年度全球油脂油料供需形勢:預計2022/2023年度全球油籽產量增加4274萬噸,全球供應將由偏緊變寬松,其中,大豆產量、庫存大幅增加,菜籽產量大增813萬噸,庫存恢復性增加。預計2022/2023年度植物油產量大增723萬噸,供應由偏緊變寬松。目前全球棕櫚油進入增產期,加上印尼庫存龐大、急需擴大出口,供應十分充裕;豆油消費需求強勁,產量和出口將會增加;菜油產量增加,貿易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俄烏沖突導致烏克蘭新季葵籽種植面積和產量下降,但2021/2022年度葵籽和葵油結轉庫存龐大,供應相對充裕。
張立偉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產油大縣獎勵、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30多億元支持油菜生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增加1500多萬畝,2022年我國大豆和油料產量將會增加。“在政策支持下,未來幾年我國大豆和油料產量將會繼續保持增加態勢。”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駐華辦事處主管楊峻豪認為,馬來西亞油棕種植面積有限,要維持森林覆蓋率50%以上,只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正朝著這個方面突破,讓產品更加多樣化,確保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在全球可持續市場中發展。希望通過多種先進技術以及與中方多方面的合作,例如AI技術、互聯網技術,提高棕櫚油產量。
大宗農產品作為傳統行業,互聯網能為其帶來哪些變化?國糧股份·糧油多多CEO紀靜靜作了題為“產業互聯網平臺助力大宗糧油的創新發展”的報告,與會代表表示受益匪淺。
峰會期間,還舉辦了第六屆中國可持續棕櫚油論壇和中國-馬來西亞棕櫚油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