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安全既要保障口糧需求,也要滿足飼用基本需求。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對飼料糧的需求持續增長。
為了保障國人餐桌上的肉蛋奶供應不斷檔,每年,將近1億噸大豆從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裝上貨艙,漂洋過海到達我國港口,榨出2000多萬噸豆油,余下7000多萬噸豆粕絕大部分被做成飼料,喂養了我國數百億的豬雞鴨牛羊魚蝦蟹,產出8800多萬噸肉、3400多萬噸蛋、3600多萬噸奶、5000多萬噸水產品。
近年來,逐漸減輕進口大豆依賴,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成為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養殖業已在持續推動豆粕減量替代,做著“減豆文章”。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工作推進視頻會,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促進養殖業節糧降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飼用消費量達3.95億噸,占糧食消費總量的48%,明顯高于口糧消費和工業消費。
我國養殖業的飼料配方結構以玉米、豆粕為主。豆粕是大豆壓榨生產食用油后得到的副產物,因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組成與動物需求相近,全球在動物養殖中廣泛使用。
我國飼用豆粕主要來源于進口大豆壓榨生產,每噸大豆可產豆粕約780公斤,國內大豆壓榨企業每年豆粕產量為7000多萬噸,絕大部分進入了飼料生產。
今年1-8月,國內豆粕價格達每噸4280元,比2019年上漲了1400元,帶動飼料成本每噸增加200元以上,每出欄一頭育肥豬的直接成本增加近70元。飼料原料成本的持續抬升,很快會傳導至養殖產品價格,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供需緊平衡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態勢,豆粕減量替代對于養殖者節本、飼料生產者節料、全行業增效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以來,我國大力引導飼料養殖企業推廣低蛋白日糧,2021年,全國養殖業節約豆粕1100萬噸,折合大豆1400萬噸,相當于1億畝以上耕地產出。與此相佐證,2021年我國肉類和牛奶產量創歷史新高,但大豆進口量未增反降,比2020年減少381萬噸。
據了解,豆粕替代品主要為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雜粕,這些雜粕中的重要氨基酸含量低于豆粕,通過在飼料中添加使用工業合成氨基酸,可補足原料中的短板營養元素,有效降低飼料中蛋白用量,減少浪費。
同時,充分挖掘利用新型飼料蛋白資源,包括餐桌剩余食物、微生物菌體蛋白等,這些資源經規范處理加工后,加上大豆油料擴種增產的蛋白原料,具有增加飼料蛋白供應量1000萬噸以上的潛力。
在牛羊等草食家畜上,持續增加優質飼草供給,推動牛羊養殖多吃草、少吃料,生產相同數量的牛羊產品,可減少精飼料消耗近2400萬噸。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表示:初步預測,到2030年,飼料糧消費需求還將增加3500萬噸左右,我們不能把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寄托在糧食增產上,還必須在資源利用方式上做文章,加法減法一起做。
專家測算,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養殖業還可實現豆粕減量2300萬噸以上,折合減少大豆需求近3000萬噸,相當于2.3億畝耕地的大豆產出。
會議發布了豆粕減量替代的3類技術模式和8家企業典型案例。全國畜牧總站等單位聯合發布聚焦“提效減量”推進豆粕減量替代倡議書。
美好生活不能缺少肉蛋奶,大豆也不能過度依賴進口,建立適合我國養殖業實際的低蛋白飼料標準體系,繼續實現豆粕減量、節糧減排,我們一路前行。
(來源:央視網、農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