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近期,油脂板塊整體出現回落,棕櫚油、豆油、菜油期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近日油脂期貨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除與供應增長的預期相關外,也離不開美聯儲加息預期變化帶來的影響。”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石麗紅表示,從宏觀方面來看,美國10月超預期回落的CPI令市場對美聯儲放緩加息產生一定期待,但近期美聯儲多位官員接連釋放鷹派信號,市場對美國加息終點利率預期提高至5%以上,這令美元指數重拾漲勢,包括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產再度承壓。此外,市場對需求的擔憂不止限于餐飲油脂消費,還包括原油需求,而原油價格下挫又進一步帶動油脂下行,這對棕櫚油的拖累尤其明顯。
除此之外,油脂供應端顯著改善也對其盤面表現形成了壓制。記者了解到,隨著前期采購大量到港,近兩周國內大豆、菜籽和棕櫚油庫存顯著回升,這對前期炒作現貨供應緊張的品種打擊明顯,也是近幾日菜油期貨2301合約大幅下挫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國內三個油脂品種先后領跌油脂板塊,走勢出現分化。在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陳燕杰看來,三個油脂品種的階段性強弱,與自身基本面和消息面預期有關。
“雖然國內棕櫚油供應寬松,呈現高庫存、低基差局面,但馬棕盤面抗跌,從成本端支撐連棕。雖然國內豆油呈現低庫存、高基差局面,但近兩個月預期到港的大豆充足。隨著國內進口大豆壓榨量顯著回升,預估豆油庫存將逐漸增加,基差也將進一步回落。”陳燕杰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此外,因儲備菜油存在輪入需求,市場一度預期春節前國內進口菜油供應依舊緊張,但近期傳言儲備菜油輪入可能延后,菜油開始走弱。她總結說:“整體來看,國內棕櫚油隨著進口增加供應大為改善,國內豆油和菜油最近1—2周供應邊際也將改善。”
石麗紅表示,從目前油脂的基本面來看,隨著新作油籽到港及壓榨回升,供應有望得到大幅改善,而需求端表現不佳。隨著到港量不斷增加,短期油脂在庫存回升預期下,仍將偏向于承壓回落。
“新季供應上市會對豆油和菜油產生階段性壓力。近期,港口和油廠大豆庫存止跌以及菜籽庫存大幅快速回升,均反映出供應逐步改善。隨著后期進口增加,會對盤面構成壓力。不過,由于前期印尼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利空釋放以及東南亞減產季到來,棕櫚油的‘寒冬’已過,季節性調整空間有限。然而,馬棕良好的出口數據和產量下滑,對近日棕櫚油行情提供了支持。”中輝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賈暉表示。
在陳燕杰看來,目前油脂板塊暫時沒有明顯的方向驅動。后期行情驅動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產地天氣,包括南美大豆及東南亞棕櫚油產區;另一方面是美國和印尼生物柴油政策的變化。她進一步解釋說:“未來隨著到港量進一步增加,國內豆油和菜油供應緊張局面將有所緩和,但相比往年同期仍將偏緊。同時,國內豆油和菜油基差趨弱。”
“雖然油脂板塊上方面臨較大壓力,但未來油脂是否向下突破仍要看原油走勢。”石麗紅分析說,近期原油瀕臨破位令油脂面臨向下破位的風險,但在12月4日的OPEC+會議產量決議出來之前,原油存在一定的反彈需求。如果后期原油能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那么滯脹預期下的商品有望繼續獲得階段性支撐。然而,一旦原油破位下行,滯脹預期破滅,包括油脂在內的商品將再度步入下跌的新階段。
隨著供應改善及盤面價格回落,近期油脂基差也承壓。據石麗紅介紹,棕櫚油基差是最先反映市場供應增長預期的,供應也是最先獲得改善的。當前華南24度棕櫚油基差較前幾個月顯著下跌。隨后松動基差的是豆油,華東一級豆油基差在10月達到1800元/噸高位,但在大豆到港、壓榨增加、中短期餐飲需求難恢復的預期下,目前豆油基差僅有1000—1050元/噸,不排除后期還有回落的空間。此外,未能改善的供應局面令菜油基差持續堅挺,但隨著上周沿海菜籽壓榨回升和菜油到港增多,菜油基差也開始松動。
“三個油脂品種基差發生變化,很好地反映了國內油脂當前的供需局面。此外,中期供給增加,遠期基差報價也在反映未來的供需格局。”陳燕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