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中國豆粕價格自11月10日創下歷史峰值5660元/噸以來,首次轉入下跌趨勢。中國壓榨商預計豆粕價格跌勢將會繼續,因為大豆壓榨量正在提高。
截至11月22日,華北地區的豆粕現貨均價為5000元/噸,比一周前下跌9%。上周大豆壓榨量略有增加,從130萬噸增加到150萬噸。多位行業人士表示,隨著大豆進口量提高,本周大豆壓榨量有望達到200萬噸,環比增長33%。
分析師稱,11月和12月的大豆進口量合計將達到1600萬到1800萬噸之間,12月份和1月份期間,周度大豆壓榨量有望達到200萬噸以上。
截止到11月21日,豆粕庫存仍然環比下降20%,同比降低55%,原因在于大豆供應緊張,以及6月份以來養豬業的飼料需求恢復。但是隨著壓榨廠加快大豆壓榨活動,12月份的庫存有望逐步提高,因為大豆供應改善。不過在春節到來前,豆粕庫存增長步伐可能放緩,因為養豬業的飼料需求預計強勁。
春節過后,中國生豬存欄可能下降。養殖戶需要較長時間來補充生豬存欄,因此2月到4月期間的飼料需求可能較弱,在此期間豆粕庫存增速有望加快。因此潛在的較高庫存將壓制明年2至4月交貨的豆粕價格。
一家中國壓榨商說,由于豆粕價格呈下降趨勢,飼料廠對遠期月份豆粕進行定價的難度越來越大。在2023年一季度末,豆粕價格將下跌更多,因為壓榨商擔心明年2到4月份的壓榨利潤。這一壓榨利潤率是基于進口大豆總成本減去豆粕和豆油現貨價格之和的差值。另一家中國壓榨廠說,由于不確定明年一季度的壓榨利潤率是否為正,所以缺乏動力采購更多近期裝運的大豆,除非價格具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上周大豆價格也呈下降趨勢,11月22日運抵中國的CFR報價為623.27美元/噸,比一周前下跌5.8%,比一個月前下跌4.1%。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南美舊作供應有限,大豆進口成本可能仍會相對較高。阿根廷可能從12月份重啟大豆美元計劃,可能給大豆價格帶來額外下行壓力。貿易商說市場猜測認為阿根廷大豆美元匯率定在220,目前官方比索匯率為163左右。中國買家表示正在等待阿根廷政府本周正式宣布實施大豆美元優惠匯率,之后再從巴西和美國購買更多近期裝船的大豆。
明年初收獲的巴西大豆產量可能提高到1.52億噸,同比增長20%,這將導致2月份及以后船期的大豆價格下跌,從而支持2023年第一季度以后中國的大豆壓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