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近期國內外棕櫚油市場企穩走高,價格再次逼近前期高點。除宏觀情緒回暖、資金風險偏好提高外,國際原油價格企穩、國際生物柴油政策預期樂觀、棕櫚油產地庫存壓力下降及國內油脂消費旺季即將到來等均提振市場。但昨日,在外盤下跌拖累下,國內包括棕櫚油在內的油脂市場整體走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盤油脂市場,CBOT豆油周四跌停。
“周三EPA生柴提議目標結果不及預期,引發了國內外油脂期價回落。”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EPA可能在本周晚些時候提議將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摻混義務分別設定為208.2億加侖、218.7億加侖、226.8億加侖,作為對比,2022年為206.3億加侖。
“初步推算,1加侖EPA生產對應7.8磅油脂,2023年增加1.9億加侖對應14.82億磅油脂(大約67萬噸油脂),豆油能占原料六七成,需求預計增加40多萬噸。USDA預計2022/2023年度美豆油工業消費增加66萬噸至535萬噸,顯然,美豆油需求不及預期。”侯雪玲表示,這將對美豆油及其他油脂走勢構成利空。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石麗紅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原油的強勢表現帶來全球生物柴油產量及商業摻混需求的大幅增長。然而,近期油價的大幅下跌令生物柴油利潤出現惡化,對植物油的需求前景形成打壓。“原油作為經濟運行的風向標,其強弱在一定程度體現了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在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未解除的背景下,油價的強弱對市場信心及預期有較強引導作用。”
采訪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棕櫚油走勢除受到宏觀及原油較大影響外,也有來自油脂市場本身的一些因素。
“從基本面上來看,當前棕櫚油來自供需端的利空正在出盡,有望帶來棕櫚油相對其他油脂走勢的轉強。隨著印尼庫存回歸至正常水平,棕櫚油出口稅費開始逐步調增,不排除后期印尼政府進一步通過其他政策收緊出口的可能,此前的DMO比例下滑雖被辟謠,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的擔憂。”石麗紅表示。
此外,當前棕櫚油已進入持續至明年2—3月的季節性減產期,產量呈現逐步回落的特征,跟蹤馬棕的階段性產量數據可以得到佐證。“拉尼娜背景下東南亞整體降水偏多不利于收獲,可能為后期棕櫚油產量帶來潛在風險,而馬棕并未像印尼那般有限制出口的意愿,這將有利于馬棕后期庫存的止升轉降,對產地棕櫚油價格形成支撐。”石麗紅稱,不過,在整體油脂供應增長、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原油長期價格承壓的背景下,國際棕櫚油價格上漲空間將受到限制。
然而,在新湖期貨分析師陳燕杰看來,當前國際棕櫚油供需仍然偏寬松。“目前,棕櫚油市場進入減產季,產地產量料有降低,但需求同樣趨減,產地庫存預計不會快速下降。”陳燕杰認為,減產季下,國際棕櫚油是漲還是跌,需看供需兩端,體現為庫存水平的高低。“若12月產地供需兩減,庫存仍偏充足,盤面較難上漲。在國際棕櫚油供需邊際明顯轉緊前,棕櫚油暫時沒有明顯上行驅動,短期區間上沿或再度承壓。”
記者了解到,相對而言,目前國內棕櫚油的基本面偏弱,雖然絕對價格跟隨外盤上漲,但高庫存下棕櫚油基差偏弱運行。
9月以來,國內棕櫚油進口明顯增加,港口棕櫚油庫存升至90萬噸以上高位,且在2023年1月印尼提高出口levy前集團移庫意愿較高,棕櫚油11—12月進口有望繼續保持高位。但在需求端,國內油脂消費仍整體承壓,此外,棕櫚油需求還受累于氣溫轉冷,摻兌范圍縮小至華南地區。“在供應增長但需求增長乏力背景下,棕櫚油累庫壓力仍較高,這將對國內棕櫚油現貨市場價格帶來壓力。”石麗紅表示。
在高庫存壓力下,下游看弱基差,采購意愿不強,多數在觀望。侯雪玲表示,目前棕櫚油現貨基差偏弱運行,天津基差出現負值,華南和華東基差降至100元/噸以內,現貨氛圍偏空,仍有下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