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句話在近期油脂市場上得到了印證。本周前幾個交易日連續拉漲的豆油和棕櫚油隔夜遭遇“重大”利空,一舉逆轉了反彈走勢。截至2日早盤收盤時,棕櫚油和豆油分別下跌3.44%和2.91%,攜手領跌早盤商品市場。
造成豆油、棕櫚油這一走勢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環境署新的生物燃料摻混標準政策的“預期差”。
周初,有關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將上調生物燃料摻混標準的消息帶動美豆油期價日內強勢拉漲,并帶動美豆逆轉日內跌勢、終盤漲超2%。但在周四(12月1日),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信息顯示,提議將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摻混義務分別設定為208.2億加侖、218.7億加侖、226.8億加侖,2023年的總摻混義務僅較2022年高出1.9億加侖,增幅主要來自包括生物質柴油在內的高級生物燃料。
“按照1加侖生柴需投料7.8磅油脂,豆油占比40-45%左右測算,僅能帶來5.9-6.7億磅的美豆油需求增長,不能匹配此前USDA預估的2022/23年度14.5億磅的生柴需求增幅。”中信建投期貨點評稱,此外,EPA最終批準將菜籽油用于生產可再生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這對美豆油投料需求進一步形成不利。
市場對于EPA政策的失望情緒也直接反映在了盤面上。隔夜,美豆油收盤跌停,2日電子盤時段,更是續跌超1%,并刷新了近一個半月的新低,并連帶牽連美豆大幅下挫逾2%,終結了此前的“五連漲”;國內豆油、棕櫚油2日早盤也應聲回落。
拋開政策消息的影響,豆油和棕櫚油的基本面本身也面臨弱需求、弱供給的壓力,這也導致盡管前期價格反彈,但機構對油脂價格的反彈走勢并不樂觀。
據華泰期貨分析,國內進口大豆供應偏緊,豆油現貨供應壓力不大,但油脂高價格對下游采購形成一定抑制,疊加餐飲需求低迷,油脂整體消費較為薄弱,也帶動基差高位回落。利潤方面,國內油脂進口利潤依然處于倒掛狀態,但已較上半年明顯收窄。雖然南美大豆存在天氣炒作預期,但東南亞棕櫚油短期出現明顯累庫,同時加拿大菜籽豐產,國外成本端難見明顯趨勢。總體而言,未來油脂更多將在弱供給和弱需求之間博弈,供應端油脂難見明顯產量增長,需求端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也同樣難覓亮點,高能源價格將維持住油脂較高的價格中樞,未來更多呈現高位震蕩格局。
中信建投期貨也認為,此前市場對美豆油生柴需求隨可再生柴油產能擴建有較高期待,基金持有較多凈多頭寸,但EPA遠不及預期的摻混要求引發預期反轉及資金踩踏,預計內盤油脂將隨盤下跌,單邊偏空操作。
徽商期貨也表示,近期,受產地棕櫚油季節性減產逐步兌現提振,棕櫚油帶動豆油反彈,但南美大豆擴種、國內進口大豆到港增加以及油廠大豆壓榨恢復等因素,將使得豆油上漲乏力。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當下已經進入油脂的傳統消費旺季,且國內植物油庫存雖有累積但仍維持在低位,這也成為油脂價格的支撐。
國泰君安期貨就表示,四季度,國內油脂供應增加的預期不變,仍然限制三大油脂的上漲動能,但是上游原材料價格堅挺,遠期采購進度偏慢,加上近期對末來需求邊際好轉的預期升溫,對期貨價格構成支撐。所以,預計三大油脂仍然是寬幅震蕩走勢。
相比之下,國貿期貨的觀點則更顯樂觀。該機構分析認為,國內棕櫚油庫存周度環比繼續增加5萬噸至92.75萬噸,同比增加45萬噸,處于歷史同期高位,但庫存拐點即將到來。豆油方面,國內庫存周度繼續減少0.64萬噸至74.56萬噸,處歷史低位水平,預計四季度將保持低位水平。由于美豆油跌停,短期油脂或偏弱運行,但中期仍可繼續關注油脂多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