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正常損耗,實則故意截留。多條江上承運糧油的船舶上,船員通過途中偷偷抽油、到岸卸油時提前關閥等伎倆,將部分糧油占為己有,形成盜竊、收購、運輸、銷贓一條龍的黑色產業鏈。
糧油運輸損耗異常
牽出江上偷油大案
長航南通公安發布消息,歷經3個月艱苦偵查,成功破獲一起江上特大盜賣糧油案,抓獲3個盜賣承運糧油團伙共68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涉案船舶25艘、涉案糧油80余噸,斬斷數條糧油非法流入市場的利益通道。
今年年初,長航南通公安通州派出所民警在對沿江港口企業實地走訪時了解到,多家糧油生產企業出現糧油裝卸的實際損耗量遠超正常損耗的異常現象,這一情況立即引起民警的警覺。
糧油具有黏稠度較大、不易揮發的特性,相比其他油類不易損耗。而為這些港口企業運送糧油的船舶大多航行距離較短,實際損耗量應該更少。
“合同簽訂的承運損耗量是不超過千分之二,結果1000噸的貨船真的就踩著合同底線‘損耗’了2噸糧油,其實根據經驗實際損耗只有幾百公斤。損耗的糧油都去哪兒了呢?”驚人的糧油運輸損耗量引起民警的思考。聯想到去年日常檢查時發現碼頭一艘小散貨船上有來路不明的糧油,民警大膽推斷:大概率是遇上了“油耗子”!
意識到走訪的企業存在糧油被盜可能,派出所民警立即深入轄區營船港展開調查,營船港內的散貨船船主尹某很快進入警方視線。
尹某,今年55歲,武漢人,在南通行船多年。民警發現,尹某與承運我市兩家糧油企業油品的兩艘運油船船員交往密切,存在非法收購被盜承運糧油的重大作案嫌疑。掌握這一線索后,長航南通公安迅速組織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立案偵查。
150余名警力集中收網
搗毀3個盜銷一條龍團伙
大量承運糧油消失無蹤,銀行流水、微信轉賬等記錄中卻找不到異常痕跡,他們會不會采取更為隱蔽的現金交易?民警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尹某多次收贓、銷售被盜糧油,作案手法老練,反偵查意識極強,交易時間多在夜晚。
依托江地警務協作機制,長航南通公安會同南通市公安局相關部門展開破案攻堅。民警圍繞糧油盜竊、駁運環節實地開展線索收集,走訪港口企業6家,調取碼頭周邊監控40余路,排查可疑船舶20余艘、可疑人員50余名。經過長達3個月的偵查,專案組又鎖定了李某、許某兩名非法收購被盜糧油的犯罪嫌疑人,并逐步梳理出涉案人員的組織架構、犯罪脈絡及作案規律。
5月28日晚,抓捕時機成熟。長航南通公安與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聯合抽調警力150余人,混編組成7個陸域和10個水域抓捕組,分赴南通、靖江、蘇州、鹽城等多地開展集中抓捕行動。當晚,抓捕組抓獲涉案人員42名,現場查扣涉案船舶14艘、涉案糧油46噸。此后,專案組持續攻堅沖刺,繼續鞏固擴大戰果,陸續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成功搗毀了3個長江上盜賣糧油團伙。
不良船員分工協作
一次少則獲利幾千
經查,今年1月以來,犯罪嫌疑人尹某、許某、李某分別與多艘承運糧油船舶的船員合謀,盜賣船舶承運的毛葵油、毛豆油、色拉油等糧油牟利,涉案價值100余萬元。
“尹某、許某、李某都有各自的散貨小船,他們從承運糧油的船舶上收購船員私下截留的油品,而后雇用油罐車將油送到海安、東臺、張家港、靖江等地,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售賣給當地糧油店。”辦案民警說。
某交通物資運輸有限公司的“××糧油15”船,是發生盜竊的糧油船之一。該船4名船員,因嫌工資低,動起了偷油的歪心思。運輸糧油時會約定糧油的損耗量,損耗應是正常運輸過程中的天然損耗,他們借著約定損耗的名義,裝貨時計算每船糧油最大損耗量,到卸貨時幾人便打起配合,由杭某決定留下多少糧油,袁某負責觀察艙內剩余糧油數量,高某、邰某負責卸貨時提前將閥門關掉。截留的油品達到一定量后,袁某便聯系散貨小船船主尹某進行銷贓。
據犯罪嫌疑人杭某交代,今年2月13日,“××糧油15”船從我市一家糧油公司裝載了750噸一級大豆油運送至海安某糧油碼頭。到達目的地卸貨時,該船提前關閉了一個閥門,留下了約800公斤大豆油。離開碼頭后,船上人員用泵將油抽至甲板上的污油柜中,待沉淀好后,又分裝至4個油桶中,擇機售賣給尹某。
“犯罪嫌疑人利用在運油途中從觀察窗偷偷抽油或到岸卸油時提前關閥等手段,大肆盜竊。”民警介紹,根據船舶大小,團伙每次少則截留油品幾百公斤,多則一兩噸,一次獲利在一兩千元至一兩萬元之間。尹某、許某、李某等收贓人員將油品收購后賣給糧油店,每噸大約可獲利2000元。
目前,該案6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