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分析師表示,2023年全球農業生產很可能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干旱或雨水過多,俄烏沖突持續,能源成本高企。因此,即使農作物價格上漲鼓勵農戶提高種植面積,但是供應有可能依然緊張。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大米和小麥的產量不太可能補充枯竭的庫存,而南美以及東南亞的油料作物正在遭受惡劣天氣的影響。
悉尼農業經紀商艾康商品公司的咨詢服務總監奧勒·休伊表示,世界需要創紀錄的農作物產量來滿足需求。2023年需要比今年產量更高。但是如果眼下看看全球谷物和油菜籽的生產前景,(產量提高)看起來非常不可能。
小麥、玉米和棕櫚油的期貨價格已經從創紀錄或多年高位回落,但商品零售價格仍然高漲,供應緊張將在2023年繼續支持價格高企。隨著今年食品價格攀升至歷史最高點,非洲和亞洲的貧困國家已經面臨饑餓和營養不良。聯合國數據顯示,食品進口成本在2022年達到近2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促使貧困國家不得不削減進口。
今年3月份,基準芝加哥小麥期貨曾升至每蒲13.64美元的14年高點,玉米和大豆也升至10年來新高。受食品保護主義影響,馬來西亞毛棕櫚油期貨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隨后擔心全球經濟衰退,加上黑海走廊協議延期,小麥價格已經回到年初水平,棕櫚油價格也下跌了約40%。這對2023年意味著什么?
在阿根廷,小麥受到干旱和霜凍的雙重打擊,產量估計只有去年一半;在美國平原地區,由于持續干旱,冬小麥評級位于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這可能會影響到下半年的供應。在澳大利亞,盡管政府預測小麥產量創紀錄,但是澳洲東部的洪水導致小麥質量受損,意味著制粉小麥供應緊張。
就大米而言,只要世界頭號出口國印度今年早些時候征收的出口關稅仍然存在,大米價格預計就會保持在高位。交易商稱,除了印度,大多數出口國的大米供應相當有限。但是印度加征出口關稅,以減少銷售。如果任何一個最大的出口國或進口國的生產受到沖擊,市場就將再次上揚。
在南美,巴西隊玉米和大豆產量前景樂觀,不過部分地區的干旱天氣令人擔心。在美國,美國農業部預測2023年度玉米、大豆和小麥的供應保持平穩。該機構預測,在2023年收獲之前,美國玉米庫存將降至十年來最低點,大豆庫存降至七年最低點,小麥期末庫存降至15年來最低點。
棕櫚油生產受到東南亞熱帶風暴的打擊,化肥成本高企導致用量降低。
不過在包括印度、中國和巴西在內國家,糧食價格上漲鼓勵農民增加種植面積。艾康商品的休伊表示,有幾個國家的種植面積提高,但是考慮到天氣不利和其他因素,總體產量依然受到抑制,明年產量不太可能充分補充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