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大豆:拉尼娜強度下降,南美減產預期減弱

    2022-12-17
    摘要:

    目前,阿根廷部分產區至少到12月底都將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在元旦以后拉尼娜強度和干旱程度可能將會得到緩解。

    中泰期貨

    在經歷了上一年度的減產之后,市場對本年度南美大豆的產量恢復寄予了厚望。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拉尼娜的卷土重來卻再次為供給的改善注入諸多不確定性。好在,今年巴西大豆的播種情況比較順利,主產區暫未受到干旱天氣的影響;然而,阿根廷大豆的播種開局十分緩慢,當地農民正在面臨連續第三個拉尼娜所帶來的干旱影響。

    阿根廷大豆的生產分兩個階段進行,通常第一季大豆從 10 月開始播種,一直持續到12月;第二季大豆播種從次年1月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底。根據布交所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當周,大豆播種率為 50.6%,去年同期為67.8%,五年均值為69.5%,部分干旱較嚴重地區(如圣達菲北部、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部)的農民仍在等待有利的種植時機。

    拉尼娜出現減弱跡象

    目前,拉尼娜對阿根廷大豆的影響仍在繼續,至少到今年12月底,拉尼娜天氣模式仍未出現明顯的改變,短期大豆播種及生長狀況仍可能受到威脅。

    不過,從NOAA提供的預測模型來看,拉尼娜現象的影響預計將從2023年春季開始減弱:在2023年1-3月期間,拉尼娜現象和ENSO中性的可能性相等;在2023年2-4月,有71%的概率保持ENSO中性。

    從SSTs可能的逐月變化趨勢來看,SSTs在今年12月仍維持在-1.0附近,拉尼娜的影響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年底;到明年1-3月,SSTs逐漸從-1.0回落至-0.5附近。對比2022年年初SSTs維持在-1.0的水平,到明年2月以后,拉尼娜強度相較去年同期在絕對值上將出現顯著下降。

    歷史上看,連續三年拉尼娜的情況確實罕見,但也并不是沒有。從NOAA自1950年的記錄來看,在1954-1956年、 1973-1976 年以及1998-2001 年也曾出現過類似的“三重拉尼娜”現象。

    阿根廷大豆仍有喘息機會

    通過對比上述1973-1976 年以及1998-2001 年的“三重拉尼娜”影響,阿根廷的降雨隨著拉尼娜強度在第三年末到下一年初的減弱而得到明顯改善。

    目前,阿根廷部分產區至少到12月底都將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在元旦以后拉尼娜強度和干旱程度可能將會得到緩解。

    另外,即使干旱未能如預期緩解并且出現減產,來自巴西和巴拉圭豐產的預期也將為阿根廷大豆的減產提供空間。從USDA 12月的預估來看,對于南美大豆依然保持著豐產的預期,當然這取決于接下來幾個月南美核心產區尤其是阿根廷的天氣狀況。

    對于上一市場年度的阿根廷大豆來說,2022年初拉尼娜影響的延續導致最終減產230萬噸,而當前年度的拉尼娜轉弱預期要強于去年同期,當地大豆的播種和生長狀況改善仍有時間。

    不少機構認為阿根廷大豆在本年度將因干旱減產100萬噸,這可能是在平衡當前與未來天氣狀況后做出的判斷。那么,接下來幾個月天氣的演變仍將成為產量的關鍵,對于后期阿根廷大豆的播種及作物生長條件需保持密切跟蹤。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