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期減產,近一個月卻跌逾10%!花生市場發生了什么?

    2022-12-20
    摘要:

    在今年國產花生減產、進口同比下降、明年新季花生種植面積預期難以大幅增加和需求趨增概率加大之際,花生期現貨價格理應保持穩定,為什么大幅走低呢?

    期貨日報

    11月中旬至今,雖然臨近春節備貨旺季,但花生期貨近月和遠月合約期價均出現明顯下跌,其中遠月2304合約期價下滑近1200元/噸。在今年國產花生減產、進口同比下降、明年新季花生種植面積預期難以大幅增加和需求趨增概率加大之際,花生期現貨價格理應保持穩定,為什么大幅走低呢?未來市場運行將呈現什么樣的態勢?我們來看看國內資深糧油行業人士的觀點。

    一個月期價跌逾10%,花生市場近期怎么了?

    國內資深糧油行業人士張先生認為,導致近期花生期貨價格走低的主要因素如下:一是花生壓榨出現虧損,油廠收購積極性降低,部分大企業不斷下調花生收購價格,影響了市場情緒。二是花生及其產品消費需求持續低迷。三是國內花生油和花生粕價格大幅下跌,進口花生油價格也同步下行。四是今年非洲花生增產,預期后期進口價格下跌,市場看跌預期增強。

    “國內花生市場價格的運行有其獨特的一面,即影響花生價格漲跌的因素較為單一,主要是花生供需關系和花生油粕價格。”張先生表示,我國花生基本上一半用于食用,一半用于榨油。影響花生價格的首要因素是花生供需形勢的變化。在這一領域,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重點有花生供應量(包括國內產量與進口量)和花生消費量(食用消費與榨油消費)。另外,花生油價格變化會直接影響花生價格,其他食用植物油價格變化會通過花生油價格變化傳導至花生。因為花生油主要是小包裝油,用于居家消費,消費量相對穩定,花生油供需變化對其價格的影響大于大宗植物油價格變化對其價格的影響。正常情況下,花生粕價格波動幅度不大,對花生價格影響較小,但如果花生粕價格大幅波動,其對花生價格的影響也將加大。

    國內產量連增6年后首次下降,國內花生市場供應偏緊

    今年我國的花生產量,可能在連續六年增加后出現下降。

    據張先生介紹,從當前國內花生市場供應情況看,今年花生產量預期下降、進口減少導致國內花生市場供應呈現偏緊局面。具體來看,今年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預期下降帶動價格大幅上漲。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受花生價格大幅下跌沖擊,花生種植收益下降,再加上產區天氣不佳,導致今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預期均出現下降,雖然市場對下降幅度的預測值存在較大分歧,但普遍認可的減產預測區間在15%—30%。與此同時,今年花生進口降幅也比較大,疊加花生油和花生粕價格輪番上漲,今年二季度后花生價格大幅走高。近日,花生現貨價格穩中有升,期貨價格大幅走低,但供應偏緊的狀況未變。

    我國花生進口量明顯下降

    張先生介紹,2010年之前,我國幾乎不進口花生。2014年以來,花生進口呈現振蕩增加趨勢。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花生進口量大幅增加,并且創出歷史紀錄,我國開始成為花生凈進口國。不過,受花生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去年10月至今年9月我國花生(花生米,下同)進口量大幅下降62.3萬噸至83.3萬噸。

    目前,我國進口花生主要來自非洲、印度和美國。花生進口以花生米為主。2020年花生米進口量急增至76.5萬噸,并創歷史紀錄。2021年進口量82萬噸,再創歷史紀錄。今年1—10月進口花生米53.5萬噸,同比減少27.2萬噸。

    據了解,正常情況下,我國花生米進口高峰在每年的3—7月,今年進口同比減少,預計明年進口量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由于國際市場花生價格上漲,令我國花生進口成本提高。目前,蘇丹精米青島港報價10000—10200元/噸,塞內加爾花生到港成本在9000元/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30%。

    此外,近期蘇丹國內政局不穩,花生出口和船期可能受到較大影響。今年美國花生產量減少,進口美國花生數量可能會下降。非洲地區花生增產,進口量有望出現增加。整體來看,全球花生產量增長緩慢,出口量小,出口國分散。我國花生產量和進口量都是世界第一,進口對國內市場影響增強。

    消費端受沖擊,豆粕價格大跌帶動花生粕下行

    今年我國花生出口整體穩定,對市場影響不大,但今年花生食用消費出現下降。由于疫情多點散發,11月全國疫情防控力度加大,餐飲、旅游等市場消費下降明顯,花生食用消費下降。有市場人士預計,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短期內(3個月至6個月)消費進一步降低。

    截至12月15日當周,國內花生粕均價5100元/噸,一周之內下降100元/噸,較上月同期下降500—600元/噸。與此同時,油廠開機繼續走低,遠期訂單量較少,但庫存普遍處于低位。

    截至12月15日當周,國內壓榨一級普通花生油報價在17300元/噸,較之前一周下調200元/噸,較上月同期下降400—500元/噸。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并未帶來下游需求的陸續好轉,花生油消費仍不及預期,油廠出貨意愿強烈,散油工廠報價普遍下調。

    從相關產品看,近期豆油工廠開機率大幅回升,豆粕供給明顯增加,油廠豆粕累庫加速,部分油廠出現脹庫情況,現貨承壓運行,價格下跌態勢明顯。油脂植物油供應方面,進口大豆和菜籽壓榨量不斷提高,豆油和菜油產量逐步增加,棕櫚油進口量和庫存大幅增加。總體來看,油脂整體呈現弱勢調整,花生油價格缺乏支撐。

    由于花生油在植物油市場的占比較小,對植物油市場幾乎沒有影響。全球花生油產量600萬—650萬噸,近一半是中國生產,花生油產量占全球植物油總產量的比重在3%左右。過去十年花生油消費維持增長的態勢,但增幅小于其他植物油的消費增幅。

    未來花生市場需要關注的重點是?

    張先生認為,未來花生市場有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一是需求。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短期內會經歷一波疫情高峰,投資者需關注后期花生食用需求變化,尤其是“雙節”前花生采購備貨情況。節后初期批發市場按照慣例補庫,關注油廠入市情況及明年清明節前備貨情況。

    二是進口。關注塞內加爾加征稅率、蘇丹國內政局變化等對進口船期和到港情況的影響。

    三是種植。關注明年花生種植情況。今年花生價格回歸高位對明年種植面積的修復存在積極作用,但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