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周一,國內菜粕、豆粕期貨價格大幅上漲,截至收盤,菜粕、豆粕期貨主力合約漲幅分別為2.99%、2.73%。
寶城期貨農產品研究員畢慧表示,豆粕期價大漲主要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雙重驅動。外盤美豆期價近期維持強勁走勢。天氣炒作愈演愈烈,南北美均處于天氣炒作的漩渦。美國史詩級寒潮來臨,市場開始擔心以冬小麥為代表的農作物產受損,為整個農產品市場帶來情緒提振。同時,南美天氣炒作進行時,阿根廷旱情影響下的大豆、玉米產量下降風險持續發酵,這將部分抵消巴西增產帶來的供應增量,從而放緩全球大豆庫存的修復速度,這都從原料大豆端為國內豆類市場提供支撐。國內進口大豆到港節奏持續擾動市場供應,在國內油廠開工率攀升至歷年同期高位后,港口大豆消耗加快,庫存修復速度十分緩慢,對價格壓力不大。同時,油廠豆粕庫存有所回升,但相比油廠開工率的大幅增長,豆粕庫存的增速還是比較緩慢的,同時油廠豆粕庫存仍遠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此外,春節前的下游市場備貨需求仍在,也支撐了豆粕市場的消費預期。豆粕低庫存、高基差的持續,對豆粕期價形成利多驅動。
“菜粕的價格彈性高于豆粕,在市場情緒的驅動下,漲勢較豆粕更為迅猛。”畢慧分析指出,從基本面來看,無論是今年12月還是明年1月,仍有大量的加拿大菜籽將批量到港,由于菜粕市場供需轉弱,基本面表現不及豆粕,菜粕期價主要追隨豆粕期價走勢。2022年第51周,國內菜籽庫存40.7萬噸,周比大幅增長13萬噸,在豆菜粕價差的吸引下,消費淡季的菜粕替代優勢凸顯,菜粕的替代消費增量仍是市場關注的重點。第51周國內菜粕庫存累積至2.6萬噸,周比增加0.6萬噸。相比豆類,菜籽的庫存累積速度明顯更快,菜粕的庫存增速也高于豆粕,令菜粕近期趨勢上以跟隨豆粕走勢為主。
“阿根廷產區天氣預報再度轉差或是豆粕此輪上漲的主要原因。”創元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張琳靜表示,自阿根廷大豆開始播種以來,受“三峰”拉尼娜影響,產區天氣情況持續惡化,播種進度受到嚴重推遲。阿根廷大部分農業地區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迎來了一定降雨,但未來兩周的天氣預報再次打擊了市場信心,從最新天氣預報情況來看,阿根廷未來兩周天氣依舊不容樂觀,干旱將至少持續到1月初。在市場已經普遍預期南美大幅增產的條件下,榨利持續虧損及高基差均對豆粕下行造成較大干擾,當前南美產量未有定數,一旦產區天氣轉差,全球增產支撐的空頭邏輯將受到明顯打壓。此外,在當前國內疫情影響下,油脂相對較弱,更加助推豆粕的上漲勢頭。
“菜粕周一大幅上漲,主要以跟漲豆粕為主。”張琳靜說,菜粕自身基本面偏差,但是豆菜粕價差始終處于高位,尤其是01合約的豆菜粕價差在1300元/噸以上,菜粕性價比優勢明顯,替代需求增加,品種間的套利交易也推動菜粕跟漲豆粕。
徽商期貨粕類分析師張應鋼表示,周一國內雙粕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南美天氣炒作的預期。阿根廷受拉尼娜天氣影響持續干旱,播種進度為近20年來最慢,截至12月22日,大豆優良率僅為12%(上周19%,去年73%),生長狀況引人擔憂。二是國內下游備貨需求啟動。隨著進口大豆供應改善,油廠開工率保持偏高水平,周度大豆壓榨量維持在200萬噸左右,國內豆粕庫存量已回升至40萬噸以上,預計12月進口大豆到港量約為932萬噸,市場密切跟蹤預期數量能否兌現。當前正值禽畜育肥的重要時段,飼企和貿易商庫存普遍偏低,春節前需方陸續啟動備貨,來自需求層面對豆粕價格的支撐作用逐步提升,國內豆粕成交均價呈現止跌反彈跡象。
全年振蕩上行,豆粕走勢強于菜粕
2022年豆粕、菜粕全年振蕩上行,其中,豆粕走勢強于菜粕。根據wind統計數據,今年以來,豆粕指數和菜粕指數分別上漲23%、7.5%。
“2022年國內豆粕期價走勢主要受到CBOT大豆期價的影響。”畢慧分析說,上半年,油廠豆粕庫存持續去化,隨著基差走強,豆粕期價快速攀升并逼近4500元/噸的年內高位。隨著進口大豆到港增加,國家定向拋儲增加市場供應,基差出現快速回落。下半年,全球衰退憂慮升溫,美元走強對大豆價格構成壓力。在大豆貨源供應有限和市場生豬養殖需求回暖的雙重驅動下,油廠豆粕庫存持續下降并刷新年內低點,豆粕現貨基差一路攀升最高至1450元/噸上方,豆粕期價在基差的強勢支撐下重回年內巔峰。11月份以后,進口大豆到港量明顯增加,供應改善給現貨價格帶來明顯壓力,令基差快速回落至400元/噸以下。12月份在現貨價格加速下行和期貨價格強勢上行的雙重推動下,基差持續回歸。同時,在資金逐漸移倉換月至遠月05合約之后,05合約逐漸繼承了此前01合約的交易邏輯,基差重回高位,豆粕期價再次大漲。
菜粕方面,畢慧分析指出,上半年在全球菜籽減產供應收緊的背景下,俄烏沖突引爆市場做多熱情,菜籽系供應持續收緊從原料端推動菜粕期價強勢上漲,3月下旬最高達到4364元/噸。隨后4—5月份期間,俄烏沖突轉為拉鋸戰,國內低蛋白日糧技術全面推廣,菜粕期價轉為高位盤整。6—7月份,全球衰退憂慮升溫,美元走強令國際油菜籽價格承壓,同時黑海出口恢復,市場供應緊張預期緩解,全球菜籽產量恢復性增產,中加貿易恢復,均令菜籽供應迎來改善,菜粕期價應聲大跌,最低下探至2636元/噸。8—9月份,國內菜籽到港延期,部分地區出現斷供停機的局面,推動菜粕期價再次上行。10—12月份,隨著進口菜籽、菜粕大量到港,國內供應緊張的局面隨之緩解,同時菜粕需求季節性轉淡,菜粕期價缺乏上行驅動,轉為盤整。12月份以后,菜粕期價走勢主要追隨豆粕期價走勢為主,由于菜粕價格彈性強于豆粕,菜粕期價短期漲幅超過豆粕。
明年豆粕、菜粕難以形成趨勢性上漲行情?
“無論是豆粕,還是菜粕,今年驅動行情的主要邏輯都來自于供應,每一次供應收緊預期對粕類行情的驅動力都是巨大的。”畢慧表示,影響供應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緣局勢、極端天氣、各國出口政策以及疫情形勢等。
“2023年一季度,國內豆類期價將繼續受到美豆期價的聯動性影響,保持易漲難跌走勢。” 畢慧表示,春節過后重點關注進口大豆的到港節奏和油廠遠期買船進度。春節前后,終端市場采購需求持續存在,令油廠豆粕低庫存修復速度緩慢,豆粕遠月基差再度走強。隨著2301合約臨近交割期,市場資金加速流入2305合約,豆粕2305合約逐漸繼承此前2301合約的邏輯,存在補漲需求,價格高點難以超過2022年。
“菜粕期價短期走勢追隨豆粕,自身基本面缺乏明顯驅動。”畢慧表示,2023年一季度菜粕仍是供應主導行情,進口菜籽和菜粕的到港將繼續補充國內市場供應。2023年國內水產養殖需求有望承接2022年的旺盛趨勢,供應驅動向需求驅動轉向的拐點或將早于豆粕,在2023年二季度需要重點關注。
“雖然阿根廷天氣情況還有待關注,產量不確定性較大,但從巴西當前情況來看,除南里奧格蘭德州單產存疑外,巴西其他產區的豐產預期或將逐步兌現。2023年全球大豆供應在巴西增產條件下大概率逐步走向寬松,屆時進口成本下降,豆粕價格重心或跟隨美豆下移。”張琳靜表示,短期來看,雖然油廠豆粕庫存止跌回升,但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同時臨近雙節,下游還有一定備貨需求,因此春節前國內豆粕供應都難言寬松,近期現貨價格亦開始止跌企穩,高基差格局下預計價格將振蕩偏強。
菜粕方面,雖然昨日菜粕跟隨豆粕出現了大幅的上漲,但是在基本面偏差的情況下,菜粕上漲動力不足,預計在跟漲情緒結束后,回歸下跌走勢。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豐產,最大主產國加拿大增產超500萬噸,國內從11月起有新作菜籽陸續到港,油菜籽庫存已從3.6萬噸的低位回升至41.2萬噸,開機率也大幅回升至50%以上,周度壓榨量保持在10萬噸以上,菜粕庫存也回升至2.4萬噸,而此前一度達到1500元/噸以上的基差回歸至了接近平水,高基差問題不再。目前處于菜粕需求的淡季,水產養殖需求清淡,菜粕供需均無支撐其持續上漲的動力,明年供應端保持寬松,中長期維持看空觀點。
張應鋼表示,隨著南美天氣炒作題材持續,豆粕、菜粕短期內振蕩偏強運行。明年,新季大豆、菜籽供應偏緊張的格局有望緩解,豆粕、菜粕或難存在趨勢性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