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22年11月以來,農產品期貨指數回落,期間生豬、油脂期貨在大宗商品中跌幅居前。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玉米淀粉、油脂、生豬期貨等價格表現由消費端變化主導,價格呈現出“強預期,弱現實”的格局,部分商品存在超跌因素,未來若國內經濟復蘇逐步兌現,“弱現實”轉換為“強現實”,這些商品可能存在一定多頭機會。
“消費概念”商品近弱遠強
2022年11月以來,大宗商品企穩反彈,工業品期貨漲幅居前,農產品期貨指數回落。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17日,農產品期貨指數自2022年11月以來累計下跌約2%,其中生豬、油脂期貨板塊分別累計下跌約9%、4%,從合約價差看,多呈現出近弱遠強格局。
春江水暖鴨先知。分析人士指出,油脂、玉米淀粉、生豬期貨等與消費端存在千絲萬縷聯系,若這些商品價格逐步兌現“強預期”,“弱現實”轉換為“強現實”,則有望與股市行情形成共振。
以玉米淀粉為例,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玉米淀粉的下游是餐飲業,受疫情影響,2022年玉米淀粉開機率較低,約為50%,處于歷史低位。市場預計隨著國內防疫政策優化,2023年餐飲業有望恢復正常,因此從2022年四季度開始,玉米淀粉期貨市場價格走勢就呈現遠高近低即“強預期,弱現實”的價差格局,這表明市場認為經濟回暖有望大幅緩解困局。
近期三大油脂期貨盤面震蕩偏弱。華泰期貨研究指出,這主要由于市場近期擔憂全球經濟衰退,下游現貨需求并沒有啟動,且北半球今年相對溫暖,對于燃料需求減少,國際油價下跌也拖累油脂價格。
“和玉米淀粉期貨類似,油脂期貨價格也主要反映市場消費端變化。目前油脂期貨價格已經回到了2021年低位位置,存在一定超跌因素。”王娜說,油脂行業緊跟消費步伐,未來需分析經濟回暖預期能否在油脂期貨上提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