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一號文件對大宗農產品的影響

    2023-02-14
    摘要:

    今后國際國內價格聯動也將更強,除此之外,今年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匯率及海運費變化也將對進口利潤、規模帶來較大影響,值得重點關注。

    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張大龍

    2月13日,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全文共九個部分,包括: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本文站在商品角度,簡析一號文件對大宗農產品的影響。

    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

    簡析:一號文件連續多年將糧食生產放在首位。在國內耕地面積穩定的背景下,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就要提升糧食單產、提高糧價、增強種植收益。文件第一部分中明確提出的“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工程”,與第三部分“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中提出的“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相呼應,尤其是要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今年1月13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202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二),就包含了轉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證書。據新聞報道,轉基因玉米預計可在2023年第一季度開始種植銷售,預計轉基因玉米種子會采用先試點種植后全面放開的進程逐步進行放開。技術對單產的提振,將有效彌補國內玉米缺口問題,降低對外依存度,對于期貨合約C2401而言,帶來相對利空影響。也將對A2401帶來偏空影響。

    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簡析:為彌補國內玉米缺口問題,國內小麥和稻谷的庫存去化顯著,小麥價格也在2022年創歷史新高,因此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對應穩定兩大口糧的產量、價格有巨大作用。經歷2022年國內小麥大漲行情后,當前小麥價格仍在歷史高位,但今年小麥產情基本良好、進口從嚴重倒掛修復為順價狀態,預計后期小麥價格后期將小幅回落。國內稻谷年度供需基本穩定,稻谷最低托市收購價近五年也基本穩定,預計2023年稻谷價格平穩運行。

    加力擴種大豆油料。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堿地種植大豆。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

    簡析:今年國家將繼續繼續擴種大豆油料的種植,在2022年取得較好效果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扎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通過農藝栽培措施方案,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增產增收。從供需結構和產業政策角度看,豆一價格將偏空運行。

    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優化“保險+期貨”。

    簡析:近年來,在交易所支持下,大豆、玉米、菜系、花生、棉花、蘋果、紅棗等農產品期貨品種的“保險+期貨”項目遍地開花,取得長足發展,在服務支撐“三農”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均有巨大拓展,也對農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豐富的金融工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注入強有力的力量。

    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

    簡析:國內大宗農產品已經深入參與國際貿易,其中大豆規模體量最大,此外對外依存度較高的還包括棕櫚油、菜籽、大麥、高粱等品種,近兩三年國內進口規模增量明顯的品種包括玉米、小麥,此外棉花、白糖等品種進口規模也較大。從農產品期貨近兩三年的價格變化來看,除了油脂油料外,其它品種的內外聯動屬性也越來越高,大部分品種的進口利潤也從俄烏戰爭時候的大幅倒掛修復為順價結構。本次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今后國際國內價格聯動也將更強,除此之外,今年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匯率及海運費變化也將對進口利潤、規模帶來較大影響,值得重點關注。

    強化儲備和購銷領域監管。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生豬產能調控。抓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常態化防控和重點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

    簡析:自非洲豬瘟以來,豬價波動劇烈,生豬產能的去化與恢復的快速波動,遠超市場預期。生豬期貨自上市以來,較好的發揮了價格發現及套期保值的作用,在2022年4-10月份的上漲以及11月變盤轉勢中,對現貨價格的發現起到了很好的前瞻性作用,同時也為實體企業防范價格大幅波動風險提供了金融工具。國家發改委2月6日發布預警信息顯示,據監測,1月30日至2月3日當周,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6:1,進入《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確定的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國家啟動臨時收儲政策,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按照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信息數據看,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90萬噸,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7%,處于黃色區域,從能繁母豬推演2023年出欄情況來看,今年的生豬供應是有充裕的,而需求受疫情防控轉向后也將逐步恢復,因此預計全年價格波動將顯著低于2022年,但底部基本確定。當前期貨遠期給出升水結構,一方面反映需求恢復、一方面也有出欄節奏及季節性的影響,期貨遠月合約的定價結構對生豬產業年度發展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圖 歷年一號文件統計

    20230214/7e2c7c291cb2d2e9efaabbbfc22c2e56.png

    數據來源: 新聞整理、中糧期貨研究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