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春節前,在現貨維持清淡交易的背景下,花生期貨走出一波強勢的反彈行情,主力2304合約從2022年12月下旬的9700元/噸反彈至最高突破10900元/噸。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國家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為未來需求預期創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今年花生大幅減產的背景下,期貨受到多頭資金的關注。展望后市,需求預期能否兌現將成為影響盤面最關鍵的因素。
供應量存在增多的潛力
在討論年后需求復蘇預期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供應端的情況。由于不具備比價優勢,2022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呈大幅縮減態勢,各主產區幾乎都有10%—20%以上的面積減幅,而種植期天氣情況也不甚理想,單產維持常年平均或略低于平均的水平,最終全國花生減產或在兩成以上。目前,據部分第三方機構統計,重點產區的余貨量較往年同期減少一兩成。其中,駐馬店地區余貨量在三四成,南陽地區余貨量在兩三成;遼寧主產區余貨量在四五成;吉林產區余貨量在六成左右。在此背景下,農戶及貿易商短期內并不著急出貨,年后整個市場的供應量呈現偏低狀態。
當然,我們也需要關注未來的變量,特別是市場心態的轉變。一方面,進口非洲花生米預計將在3—5月集中到港,基本以油料米為主,已采購數量或在30萬噸左右,這將對市場造成一定的供應補充;另一方面,由于花生在高溫下不耐儲存,農戶基本會在6月前將手里的余貨賣出,后期或存在集中上貨的可能。從整個一二季度來看,階段性的上貨偏少將持續一段時間,一旦價格達到農戶及貿易商的心理預期,則供應量有增多的潛力存在。
關鍵變量在于油用消費
花生下游需求主要分為油用、食用及種用,三者比例約在5.5∶4∶0.5。
種用方面,由于花生價格目前來到近7年的新高,且顯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加之春節后正值種子購買的時間窗口,種用需求同比將有一定提升。
食用方面,主要分為內銷市場及海外市場,海外市場預計仍然較難有起色。雖然我國花生制品的主要出口國集中在日韓、歐盟甚至部分南美地區,但是從宏觀角度來看,歐盟及日韓主要經濟體的PMI均在榮枯線之下,訂單也未聞有增長的勢頭。相對而言,國內市場更值得期待,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在2022年7月以來一直保持著同比增加態勢,至2022年年末同比增幅約17%。在國內經濟回暖的預期下,前期儲蓄部分有望緩慢釋放而進入消費領域。其中,花生作為休閑類食品、花生醬作為外出餐飲調味料等,后市消費有望提升。綜合來看,花生食用及種用需求均有一定的回暖之勢,但是由于兩者所占比例不及50%,更多需求變量或存在于油廠方面。
油用方面,據第三方機構統計,規模油廠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的花生采購量為17.1萬噸,而去年同期為45.9萬噸,前年同期為39.4萬噸,高價使得油廠采購意愿清淡。其一是花生油庫存本身在較高位置,下游需求未見明顯起色;其二是油廠壓榨利潤在2022年年末有所下滑,特別是在花生粕未來還有落價預期的背景下,市場收購態度更顯謹慎。
目前來看,年后部分油廠已經開收,價格較年前略有提高,但是指標控制相對比較嚴格,也暫時未出現搶收的情況,而在原料花生價格重心逐步抬高的背景下,油廠收購價格及收購意愿能否被激發或是未來盤面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期貨價格方面,新季減產為盤面下方提供支撐,但是高價對油料花生的抑制作用也同樣值得關注,以寬幅震蕩對待花生期貨2304合約。(作者單位:建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