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油脂調研:愈發寬松的供應,止不住的基差

    2023-02-27
    摘要:

    市場普遍預期以豆油為主的餐飲消費將逐步恢復,全年豆油消費增長成市場共識,對增幅預期卻各有不同。

    中信建投期貨

    1、華東油脂間消費差異明顯,油廠豆油中小包裝出貨尚可,中轉港棕櫚油、菜油提貨速度緩慢,華東菜油庫存預計將持續進入累庫周期,華東棕櫚油消費仍需等待天氣回暖。市場普遍預期以豆油為主的餐飲消費將逐步恢復,全年豆油消費增長成市場共識,對增幅預期卻各有不同。

    2、國內油廠大量采購2-3月大豆,由于巴西收割及裝運問題導致到港推遲,然而推遲不代表不會到港,這也使得油廠對3-5月提貨的豆油和4-6月提貨的豆粕基差報價遠低于現貨,飼料終端更愿維持低頭寸和低現貨庫存撐過近月等待遠月低價原料。油廠通常在年后油脂消費淡季時停機檢修,今年恰逢南美大豆裝船推遲,華東部分油廠不得不降低開機率,預計山東油廠缺豆停機情況要比華東更為嚴重。

    3、印尼齋月的到來和印尼國內低價油短缺使得印尼出口政策仍存調整可能。今年與去年最大的不同在于去年進口利潤大幅倒掛且國內棕櫚油庫存不足40萬噸,當前國內盤面仍能間斷給出進口利潤,棕櫚買船不斷,國內棕櫚油庫存維持在90-100萬噸高位水平。華南較高的氣溫使得添加茶多酚的棕櫚油消費恢復明顯,與華東地區差異明顯。

    4、產業信息愈發透明,決策趨同化導致市場往往在短期內快速走完行情,波動率提升明顯。3大油脂中最不透明的菜油市場信息近幾年也越發透明。當前國內大量進口加菜籽和俄羅斯、歐洲非轉菜油,供需轉寬松背景下菜油基差持續回落,買漲不買跌也令菜油成交清淡。菜油儲備拍賣、中歐班列和華南壓榨廠供應使得川渝地區從華東提貨數量下滑,川渝倒掛華東或將重演。

    轉寬松的菜油,止不住的基差

    當前華東菜油進口仍主要以俄羅斯非轉菜和歐洲非轉菜油為主,加一號毛菜到港量仍相對偏低,延續去年菜油進口格局,2022年全年菜油進口104.3萬噸,其中俄羅斯非轉菜油進口54.5萬噸,加拿大菜油進口僅22.7萬噸。預計2-4月平均每月華東菜油到港8-10萬噸,全國平均每月菜油到港11-13萬噸。國內菜籽壓榨將逐步放量,國內菜油逐步轉寬松,華東菜油將逐步進入累庫周期。

    產業對于后續菜油供應增加的透明化也使得菜油基差不斷回落,華東非轉毛菜現貨基差報價也由年后的05+1000跌至05+700,華南4-7月菜油亦有平水成交。

    避不開的話題-澳籽進口

    我國菜籽進口仍集中于加拿大,進口占比在2020年達到最低值74%,其余年份均在80%以上。2019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菜籽13.4萬,2020年噸43.9萬噸,2021年9.3萬噸,2022年則為0。今年澳籽豐產也給澳籽出口創造更大潛力,澳大利亞農業部2022年12月預估22/23年度澳籽出口量將達到623萬噸,一旦澳籽再次進口,國內進口菜籽量有望突破2017、2018全年約476萬噸的高位。

    澳煤的順利進口為澳籽進口打開想象空間,市場前幾次的澳籽進口傳言被證偽,未來能否重啟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豆油消費復蘇成產業普遍共識

    餐飲消費仍主要以豆油為主,近2年受疫情影響關閉的店鋪重新恢復仍需時間,但產業對豆油消費恢復普遍充滿信心。雖然各企業對豆油消費增長比例預期有所差異,但消費復蘇成產業主基調。

    國內大量近月大豆買船,巴西因天氣問題導致收割和裝船偏慢,國內大豆到港推遲,但在國內2-3月超1800萬大豆買船背景下,除終端愿備遠月底倉之外,大部分市場參與者更愿等待大豆集中到港之后的低基差豆油。

    檢修遇上大豆到港推遲

    往年春節過后為油脂消費淡季,油廠在運行一年之后也通常選擇在消費淡季時進行檢修,一般正常在7-14天(視油廠大檢修還是小檢修而定)。今年特殊的地方在于巴西裝船問題導致到港推遲,部分油廠不得維持較低開機率以保證開機長度,或是趁著淡季延長檢修時間。江蘇地區油廠檢修數量和時間比去年增加,但缺豆導致的停機情況不如山東地區油廠嚴重。

    交割數量的整體下移

    去年油脂整體維持高基差使得產業交割意愿下滑,交割更多為前期套保頭寸持倉進入交割月。2022年菜油、菜粕倉單數量比上一年度整體下滑。22/23年度全球油籽整體豐產,國內大量大豆、菜籽買船,棕櫚油庫存維持較高水平,預計國內油脂油料價格中樞將下移,交割倉單數量將有所回升。

    產業信息透明與趨同

    產業內部當日換手獲得20-30元/噸價差收益早已成過去式。在市場信息愈發透明的情況下,產業決策越來越有趨同性,而這往往導致行情會在短期內快速走完,市場波動率提升。這也更加考驗企業的投研團隊或是決策者對于市場行情的判斷。

    豆粕貿易商去年只要不斷滾動頭寸全年就能獲益頗豐,而今年上半年若是維持同樣操作思路卻并不適用。當前菜系產業的痛苦點在于單邊和基差都面臨壓力時,套保后基差的回落造成套保效果并不理想。少備頭寸、先銷售基差后再接回、在合適時機洗基差降低頭寸成本或是企業較好選擇。

    對于市場行情研判、采購經營成本管控是未來大豆壓榨產業焦點。在國內大豆壓榨產能過剩時代,去年高豆油、豆粕基差,買船即賺錢的時代或隨油、粕基差的回落難再現。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