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弘業期貨油脂研究員唐謀認為,周一油脂集體回調,主要原因是宏觀避險情緒致使投資者平倉,以及原油、美豆油期貨下跌的拖累。本周在吉隆坡將舉行第34屆棕櫚油和月桂油價格展望會議(POC2023),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將于3月10日公布棕櫚油月度供需報告。在價格展望會議召開之前,投資者集中獲利了結。同時,原油價格下跌施壓植物油。原油期貨走弱致使生物柴油吸引力下降,豆油、棕櫚油為生物柴油原料,價格承壓。
記者注意到,2月下旬內盤油脂整體處于高位振蕩走勢,3月初受外圍油脂市場走強帶動,于上周五破位沖高。不過,因近期上漲后出現大規模獲利了結,同時美豆油走弱以及原油價格下跌均施壓棕櫚油市場,周一BMD棕櫚油期貨下跌,受關聯品種帶動,連盤豆油和棕櫚油主力均收長陰線,回吐上周五漲幅。
國元期貨分析師吳菁琛告訴記者,全球油脂市場供需主要變化主要有幾個方面:從供應端來看,一方面東南亞棕櫚油于2月開始進入增產周期,但近期產地洪水可能對2月產量預期造成沖擊;另一方面印尼對出口限制政策有所加碼,以確保其國內供應,該供應缺口預計轉向馬來西亞。從需求端來看,印度政府決定取消下一財年(4月1日開始)的20萬噸毛葵花籽油免稅進口配額,這使得對于印度來講棕櫚油消費性價比提升,有望刺激印度后市的棕櫚油采購。
對于豆類,唐謀認為,阿根廷嚴重干旱影響已經基本被盤面消化,巴西大豆收獲快速推進,豐產預期制約美豆上漲,后市需重點關注阿根廷產量情況、巴西出口情況及美國新年度面積情況。由于巴西大豆收獲進度慢,進口船期延遲,2、3月份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較少,油廠開機率下降導致豆油產量下降,但4月進口大豆預估到港量將達到850萬噸,國內豆油供應將趨于寬松。預計豆油上行空間有限,將延續振蕩格局。重點關注進口大豆到港情況。對于棕櫚油,主要驅動因素是馬來西亞洪水對產量的不利影響。但是2月之后馬來西亞棕櫚油將進入季節性增產周期,累庫壓力將逐漸增加,今年外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得到改善,有助于棕櫚油的生產恢復。并且產地庫存寬松,歐盟逐步淘汰棕櫚油制生柴,主要消費國消費印度及中國庫存基本已恢復,棕櫚油庫存偏寬松,出口需求增長預期有限,對盤面提振力度有限。國內棕櫚油庫存處于高位,雖然止住上升勢頭,但仍處于五年同期最高水平。價格的上漲也導致下游提貨意愿減弱。棕櫚油短期缺乏上行動力。
據悉,2月以來,國內油脂基本面整體呈現供強需弱格局。一季度國內油脂供需預期變動有限,上半年整體處于寬松預期中,菜系相關品種表現尤為明顯。從供應端來看,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進口大豆、菜籽到港量充足,同時,今年春節后國內油廠開機恢復較快,2月菜油產量達19.09萬噸的歷史高位,2月主要油廠豆油壓榨量479.72萬噸,處于近年同期偏高水平。國內棕櫚油庫存仍居高不下,據統計,截至2023年2月24日,全國重點地區棕櫚油商業庫存約97.82萬噸,同比增幅189.92%,仍處于近八年的歷史性高位。需求端來看,上半年整體處于油脂消費淡季,不過近期氣溫回暖對油脂下游消費存在一定提振預期。
“短期油脂市場的矛盾點并不突出,重點在于美豆以及棕櫚油產地政策的調整。當前油脂市場有兩個關注點:其一,南美大豆的定產情況,當前市場對巴西大豆的產量預期整體在1.5億—1.53億噸,巴西大豆的豐產足以彌補阿根廷大豆減產的部分,上半年南美大豆的供應仍趨松看待;其二,印尼出口政策仍存在調整預期,不排除印尼為調控其國內食用油價格,繼續限制棕櫚油出口,重演降食用油價格—限制出口—增產周期脹庫—被迫開放出口的循環,造成棕櫚油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吳菁琛說。
上周印度取消了200萬噸的毛葵油免稅進口配額,市場預計這帶動印度棕櫚油進口的增長,但是目前印度國內油脂庫存已與往年持平,需求增長有限,且印度存在持續收緊植物油進口政策的可能。“隨著多頭情緒降溫,在產地棕櫚油累庫及國內大豆大量到港的預期下,油脂缺乏持續上行的驅動。棕櫚油短期缺乏上行動力,豆油上行空間有限,油脂突破失敗,預計將回調至區間內,并在區間上沿附近振蕩。”唐謀說。
吳菁琛認為,后市油脂供應整體趨松看待,短期缺乏進一步上行的驅動,區間振蕩為主。重點關注產地出口以及國內消費端的恢復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