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在去年印尼出口政策變化導致棕櫚油暴漲暴跌后,由棕櫚油買家組成的亞洲棕櫚油聯盟(APOP)呼吁生產國保持出口政策的穩定。
周二APOP主席阿圖爾·查圖維迪在參加吉隆坡的一次行業年會時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目前是APOP的成員,該聯盟希望增加更多買家。
查圖維迪表示,進口國已經建立了精煉廠來加工毛棕櫚油,但是生產國對毛棕櫚油征收的關稅高于精煉棕櫚油稅,導致進口精煉棕櫚油的成本比毛棕櫚油還便宜。
對毛棕櫚油征收更高的出口稅,導致進口國的煉油廠閑置。生產國需要考慮改變這種關稅結構,因為對進口國造成傷害。
知名分析師多拉布·米斯特里表示,印尼和馬來西亞這兩個主產國需要認識到亞洲國家是最值得信任的買家,他們的采購不會給行業帶來麻煩。米斯特里說,出口政策的突然變化,如印尼去年實施的出口禁令,不僅擾亂了進口國的供應鏈,而且還損害自己利益。生產國在做出突然變化時應該考慮到買家。
印尼去年4月28日突然禁止所有棕櫚油出口,導致棕櫚油價格飛升至創紀錄高位,迫使買家不得不高價購買替代供應。
印度煉油協會主席阿賈伊·朱尼瓦拉表示,主要生產國往往更多回應歐洲買家的需求,而不是關注亞洲買家的需求;然而歐盟只占全球棕櫚油進口量的不到9%,而亞洲買家占到40%。但是生產國在努力遵守歐盟的要求,卻忽略了亞洲買家。
歐盟在12月通過了一項針對森林砍伐的法律,要求對歐盟出口相關產品的公司提供份盡職調查聲明以及可核實的信息,來證明包括棕櫚油在內的商品沒有在2020年后砍伐的土地上種植,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