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周三,國內花生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截至收盤,花生期貨主力2304合約跌幅超過3%,報收于10718元/噸。
“外圍宏觀和基本面的雙重利空共振驅動下,花生期貨昨日低開低走,近月合約領跌。”中泰期貨油脂油料首席分析師史恒昱表示,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如果有必要,美聯儲準備加快加息步伐,最終峰值利率可能高于預期,美國通脹放緩,過程可能崎嶇坎坷。這個明顯硬派的態度導致外盤大宗商品出現了普跌,其中,CBOT豆油05合約跌幅達到了2.95%,價格逼近了近半年來的最低點。同時,國內現貨市場,由于進口到港數量不斷累積,現貨出現了比較大的銷售壓力,但需求相對疲軟,昨日盤中多家主力油廠下調了收購價格,加強了現貨價格下行的趨勢。
一德期貨產業投資部高級分析師鄭楠表示,現貨方面,春節后花生現貨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高價對終端消費的抑制作用在近期開始顯現,下游貿易商隨用隨采謹慎拿貨,導致供需情況變化,近期各產區花生現貨價格振蕩偏弱運行。進入3月,進口米到港量會逐步上升,需求的階段性下降也使得港口進口米報價呈現振蕩偏弱態勢。期貨方面,花生期貨價格跟隨現貨增倉上漲后,盤面多頭積累了一定的利潤,隨著交割月的臨近,多頭兌現利潤增強,昨日疊加規模油廠調降收購價、出售通貨及規格米等,花生盤面價格大幅減倉下行。
鄭楠表示,本年度花生產量減少的預期已經是市場共識,但供需節奏如何演繹,市場各方也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本輪花生現貨行情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春節后下游環節的集中補庫,且由于年前開始,河南產區上貨量持續維持低位,所以這一輪補庫需求主要指向了東北產區,供需的失衡引發了東北產區現貨價格的上漲,進而帶動其他產區價格跟隨上漲。
“目前花生現貨價格的平衡點仍在動態調整中,從現貨價格滯漲后的一段時間看,各產區上貨量未見明顯上升,短期內出現集中上貨的可能性逐漸降低,而下游需求方在周轉庫存得到消化后也會重新開啟采購。”鄭楠說,從他們對下游需求的了解看,下游對產區5.80元/斤的通貨價格是有一定接受度的。他認為,目前花生現貨價格的下方空間有限。
史恒昱表示,春節前后,花生現貨市場經歷了需求預期極度悲觀到極度樂觀的“急轉彎”,節日期間食品米消費的恢復與進口蘇丹花生成本的上漲形成共振,共同抬高了國內現貨的價格中樞。通常來說,食品和油用消費在春節后進入傳統淡季,但當前高價之下,上游惜售心理普遍偏強,現貨市場整體呈現供需雙弱的結構。
“然而在減產年份,盡管上游漲價的心理預期較高,但在終端零售價格尤其是花生油價格調節空間有限的前提下,企業面對負利潤在高價區間的收購意愿也會大幅降低,最終達成供需的緊平衡。”史恒昱表示,不過,從2月底到3月初開始,進口花生米集中大量到港,這種供需緊平衡的市場結構在逐漸打破,并對國內現貨出售心態及盤面情緒施壓。
史恒昱表示,當前盤面在進口到港壓力及現貨高價負反饋作用下跌幅明顯,現貨出售積極性隨盤面下跌有所提高,在消費淡季背景下價格仍面臨下跌壓力。同時,從近期產區天氣來看,東北、華北產區氣溫回升較快,局部地區氣溫顯著偏高,這不利于花生現貨的倉儲,并進一步影響出售心態。另外,北方地區春播在即,偏高氣溫或推進春花生播種工作及后續收獲進程,因此,對于產區天氣的變化也需保持關注。
鄭楠表示,目前,從交割品構成的角度看,前期由于短期的市場缺貨,陳米交割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且從成本角度分析,現在交割品的主要來源應為進口蘇丹米,蘇丹米通貨除出成率外,其他指標均能滿足交割品標準,只需過篩提高出成率即可作為交割品使用,其綜合加工成本在300元/噸左右。近月合約在持倉進一步下降后,將由蘇丹精米交割品成本和接貨價值進行綜合定價。
目前看,遠月合約價格由陳米價格及新季預期兩方面共同決定,后期一方面要跟蹤種植面積恢復預期,另一方面也要關注種植結構,特別是春花生種植量的多少,來判斷新米供應的節奏,進而判斷新季合約的行情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