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技改要效益!盛鑫油脂細節處做“大文章”

    2023-03-09
    摘要:

    鐵嶺盛鑫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本地民營企業,公司以玉米為加工原料,經壓榨后制成玉米毛油和玉米粕。

    鐵嶺日報

    一輛輛滿載原料的大貨車源源不斷駛入廠區,車間里大型機器轟鳴,滿負荷工作。日加工350噸,成品年均產量10萬噸……鐵嶺盛鑫油脂有限公司向技改要效益,在細節處做“大文章”,通過升級設備,改造工藝,今年的產值將突破5億元。

    20230309/93b9a2c605e9d68b603d8e679b6e5422.png

    鐵嶺盛鑫油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土生土長的本地民營企業,公司以玉米為加工原料,經壓榨后制成玉米毛油和玉米粕。“企業成立之初,市場空間較大,訂單多,利益也相對較高。”公司經理李振民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市場發展,同質企業多,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競爭壓力越來越激烈,如何突破瓶頸,企業將目光瞄在了技術改造上。

    以玉米胚芽為原料,經過破碎、軟化、壓榨等工藝,1噸的原料可以獲得200公斤左右的玉米毛油,這是第一次出油,剩下的殘料經過浸出工藝可以再出180斤的毛油,這是第二次出油,最后剩下的殘渣可以賣給養殖企業作為飼料原料。

    20230309/9ba9fb548710b9e8633dfa4324278704.png

    “從原理上說1噸原料含有400公斤的毛油,如何能通過工藝手段盡量多地將毛油提取出來,既考驗著企業的生產技術,也直接決定著利潤的高低。”李振民說,企業技改的最初方向是生產車間改造,邀請專家入廠調研、指導。首先更換了三臺軋胚機,從而保證第一次出油率。為了進一步從細節上強化效益,企業又開始在二次出油上做文章。比如:二次出油的殘料出油率原來在18%,通過技改實現出油率達到19%;二次出油需要的溶劑可以循環使用,原來的損耗是10%—20%,通過技改如今降到了5%—10%。從18%到19%聽上去只有1個百分點的提高,可如果要從10萬噸的龐大基數上來看,這些摳到細節上的技改措施,將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效益可觀。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