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儲糧在兩地新增國產大豆收儲

    2023-03-10
    摘要:

    本次中儲糧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兩個主產區增加儲備量,意味著無法進入下游消費的大豆可以進入國儲庫,也解決了是農戶“賣糧難”問題。

    3月9日,中儲糧一則官方消息吸引了大豆市場的關注。其官網顯示,“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安排,中儲糧集團公司于近日在黑龍江、內蒙古兩個大豆主產區啟動新增2022年產國產大豆收購計劃。具體收購價格、庫點等相關信息我們將及時通過所在地媒體分批向社會公布。中儲糧集團公司及所屬相關企業將按照相關規定做好國產大豆收購工作。”

    受此消息提振,當日豆一期貨強勢上行,主力合約2305以2.44%的漲幅收報于5573元/噸,結束此前連續兩周的下跌態勢。

    其實,3月8日,部分直屬庫就發布通知稱,將日常收購中的大豆價格進行上調。自3月9日起,海倫直屬庫、訥河直屬庫、呼倫貝爾直屬庫等庫點新季國產大豆收購價每斤2.775元(國標三等,不限蛋白含量),比此前每斤提高5分錢左右。

    “自去年10月開秤以來,中儲糧產區各個庫點就在陸續收購新季國產大豆。但由于庫容有限,局部庫點已經接近滿庫。收購主體減少疊加下游消費清淡,大豆價格持續低迷。如北安的華賀農業、樺南的宏貿收購蛋白39.5以上的凈糧,價格只有2.7—2.72元/斤。近期產區氣溫升高,基層余糧儲存難度增大,種植戶售糧變現還貸和購買新季農資的情緒較濃,市場預計會出現一波賣糧小高峰,貿易商趁機壓價。”徽商期貨豆類分析師劉冰欣表示,基于此,中儲糧公布增加儲備量,是官方穩定大豆價格、保障農戶收益的重要手段。

    據劉冰欣介紹,2022/2023年度國產大豆供應放量,近期的陳糧拍賣成交一般,要想穩價格,只提價不提量事倍功半,畢竟陳糧不輪出就無法騰庫收購新糧。本次增儲雖然未提及收購量和收購價,但日常收購價上調,夯實了大豆價格底部。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新季國產大豆收獲面積增加184.3萬公頃,至1024.3萬公頃;產量增加389萬噸,至2029萬噸,增幅為23.7%。劉冰欣表示,產量恢復性增長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也由于種植成本增加,始終無法達到農戶心理預期,讓農戶很“受傷”。目前產區余糧還有四五成,持糧主體都在等待市場價格達到心理價位再出手。近日中儲糧消息的發布,意味著大豆市場迎來了春天。

    在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傅博看來,中儲糧本次收購計劃屬于正常的儲備輪換。不過,需要注意,此計劃也是基于中央一號文件擴大豆、增油料的大方向,在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大前提下,保障大豆種植戶收益、保障大豆種植面積穩定擴張。

    “中儲糧增儲消息落地,無疑給國內大豆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劉冰欣解釋說,中央一號文件提及的“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無論從“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還是從“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農作用”來看,主要針對大豆種植。本次中儲糧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兩個主產區增加儲備量,意味著無法進入下游消費的大豆可以進入國儲庫,也解決了是農戶“賣糧難”問題。

    劉冰欣認為,這一消息對大豆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到底是短期情緒提振,還是中長期實際支撐,要看增儲的收購價和收購量。“目前來看,這一消息緩解了大豆市場的部分賣壓,但3月為傳統消費淡季,生豬價格低迷,大豆食用、加工市場競爭激烈,國產大豆價格上行空間受限,未來一個月豆一價格大概率區間振蕩運行。”

    傅博同樣認為,后期需要關注收儲成交的量價情況。一方面,成交數量會對短期供應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成交價格會對現貨價格產生影響。目前正值國內大豆播種前期,大豆現貨價格決定種植收益預期,進而左右新年度大豆產量。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