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市場報
2023年元旦過后,國內菜油現貨價格走出了一波流暢的下跌行情,沿海地區進口四級菜油價格普遍下跌超過2500元/噸。這波下跌主要是由供給端主導,目前來看,菜油供需基本面在三大植物油脂中最寬松,價格表現也最弱。目前豆油、棕櫚油、菜油利空輪番上演,且預計利空仍將持續,預計菜油在3月至5月仍將易跌難漲。
國際菜籽供應充足 外圍市場表現偏弱
全球主要菜籽出口國收獲季集中在下半年,全球油菜籽增產情況較為明朗,各主產國油菜籽產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2月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2022/2023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達到8508萬噸的歷史高位,較2021/2022年度的7401萬噸增產1107萬噸,增幅14.96%。其中,歐盟、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巴基斯坦2022/2023年度分別增產13.27%、38.16%、4.55% 、7.04% 、9.45%、40.54%、40.03%、4.26%。
全球菜籽出口供應周期主要在11月至次年5月,目前全球主要菜籽生產及消費國均供應充足,期末庫存預期較高,國際市場菜系品種價格疲軟。其中,菜籽最大出口國加拿大自2022年三季度產量恢復至1900萬噸,并于11月開始供應全球,進一步壓制了國際菜籽價格。
俄羅斯油菜籽及葵籽大幅增產,其國內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油籽壓榨量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1000萬噸,但由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出口量較少,目前俄羅斯菜油和葵油庫存十分充足,并增加了對我國的出口銷售。主要需求國歐盟自身菜籽產量增加,疊加烏克蘭大量向其出口菜系及葵系品種,使得歐盟及其周邊國家同樣積累了較大的菜籽、菜油、葵籽、葵油庫存,歐盟地區菜系價格表現疲軟。
油籽油脂到港增加 油廠壓榨開機回暖
Mysteel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3月,沿海地區進口菜籽到港數量為35.5船約228.5萬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11月至12月我國進口菜籽102萬噸,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我國菜籽到港量預計在330萬噸左右,而近5年全年菜籽進口量均值僅為304.19萬噸。
菜籽到港量增加,也使得沿海油廠菜籽壓榨開機率處于歷史同期高位,2023年2月沿海油廠菜籽周均開機率為31.06%,較去年同期增加20.77個百分點。目前,國內菜油庫存也處于持續累庫階段。Mysteel數據顯示,截至3月初,華東地區菜油庫存為18.24萬噸,較年初的7.5萬噸大幅回升。
菜油直接進口量也在增加,2022年12月份菜油進口量高達11.99萬噸,同比增加42.98%,目前3月至4月在途的菜油和葵油船只較多。一季度菜籽及相關油脂的集中到港,將持續對菜油價格形成利空影響。
豆棕供應預期增加 菜油反彈動力不足
盡管阿根廷大豆可能大幅減產至3500萬噸左右,但由于巴西新作大豆大概率增產至1.52億噸以上,南美大豆整體依舊是豐產形勢。隨著巴西大豆收割及發運速度加快,預計4月至5月份大豆到港量較大,豆油庫存也將低位回升。
目前棕櫚油產銷區庫存均較寬松,減產季已處于尾聲,3月棕櫚油將逐步進入增產季。盡管5月以后菜籽及菜油到港量將逐步減少,但豆油和棕櫚油供應將會增加,仍將對菜油形成較大的利空影響,屆時菜油反彈動力預計仍將不足。(原文刊登于2023年3月9日糧油市場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