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期貨
調研背景
本次調研歷時4天,途徑南寧、欽州、防城港等地區,其中涉及2家貿易商,4家飼料企業,以及4家壓榨廠。
1 貿易商A
企業簡介:該公司經營范圍涉及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銷售。飼料原料的品種主要以豆菜粕為主,主要的銷售區域為華南、西南區域。其中菜粕的年度銷售量為50萬噸;豆粕年度銷售量為20萬噸;葵粕年度銷售量為8-9萬噸(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
蛋白需求:
① 廣西地區水產養殖一般在4-5月份開始。但是今年養殖企業存塘量較多,需要清庫存再投苗,所以今年水產需求開始時間會偏晚。
② 豆粕現貨價格下降的快的原因主要是:下游庫存相對充足,部分有壓庫現象,且基本隨買隨用為主;兩廣地區有雜粕替代;養殖利潤偏低,飼料企業采購積極性差。
豆菜粕價差及替代:
① 近期的豆菜粕價差從1700元/噸下降到900元/噸左右,主要原因是豆粕的基差弱需求極差,而菜粕基差偏弱但需求不算弱。
② 廣西地區的豆粕目前有10萬噸/周的出貨量,華南地區會有15-18萬噸/月的葵粕到港取代菜粕。
飼料配方:
① 豬料來說菜粕的最大用量在3-8%,8%是最大上限,豆菜價差在900以上時會考慮用菜粕,800-900的區間屬于可用可不用。
② 豆粕顏色金黃、蛋白含量高、適口性較好;菜粕顏色偏暗。加了菜粕的飼料顏色會變暗,進而影響外銷因此一般用于內部消耗。
③ 禽料豆菜粕價差600-800會用菜粕,600以下會用豆粕。
油廠情況:
① 廣東地區在60%-70%、廣西地區在40%-50%。6-9月份的豆粕銷售合同,廣西地區銷售量大概在10-12萬噸。
② 廣西目前壓榨的都是加菜籽,預計3-4月會到5-6船,5月份10船左右。
外流情況:在價差合適的情況下,廣西的菜粕會發往華東、川渝地區,主要就是走汽運和船運,一般運輸時間在3天左右。
行情看法:年前菜粕需求較好,年后需求大幅下降,短中期對于豆粕價格這基本還是看弱。
2 油廠A
企業簡介:該企業主要涉及食用油脂、植物油料及植物油脂的生產、加工、銷售;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加工、銷售等。旗下有3家油廠,2022年壓榨量有150萬噸,2021年有200萬噸。
壓榨情況:
① 目前油廠庫存沒有壓力,因為近期每月就壓榨1船大豆。
② 油廠目前大豆榨利在負300-400左右(每個廠都不一樣);菜籽的榨利在負100左右。油廠目前更傾向于壓榨菜籽,因為菜籽的壓榨利潤虧損相對小一些。
③ 該企業油廠買船已經買到5月份,同比的采購量是一樣的,而菜籽同比的采購量是有所增加的。
下游需求:
① 飼料需求同比來看沒有很大增長,下游飼料和養殖企業仍以隨采隨用為主。因為需求前景不佳,油廠后期的買船會有所減少。從豆粕的需求量來看,年后3-4個月豆粕需求偏弱,后期等水產旺季需求可能會有所好轉,基于養殖利潤的變化,會有季節性的改善。
② 目前油脂的消費仍是偏差,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量并不明顯。
油脂消費替代:
① 云貴川和廣西地區,豆油和棕櫚油的替代量會更大,棕櫚油替代就算有茶多酚也是得看價差的,18度200開始有價差就可以去操作。
② 菜油價格的下跌并沒能提升消費,現在三菜和一豆現貨基本平水,以前菜油的用量被豆油替代太多了,菜油的不可替代還是在家庭用油上,現在火鍋都用豆油了。除非后面三菜價格持續比豆油便宜,然后有人愿意去推進替代這個事,不然消費觀念很難變換過來。
豆菜粕替代:大型的飼料集團才會考慮菜粕替代豆粕,包括考慮到價差、菜籽供應的穩定性,以及自用和外銷的區別,飼料集團關于蛋白原料的替代會更靈活。
菜油進口:
歐洲那邊菜油的進口基本集中在華東,聽說最近進口俄羅斯菜油都是有點利潤的,一個專列2300噸,歐洲那邊進口還是走的海運。
3 貿易商B
企業介紹:該企業2022年的貿易量在25-26萬噸左右,整體來看偏少,因為非洲豬瘟有所減量。企業20%的貿易單中有80%是飼料廠、20%是其他貿易企業。其中飼料廠的體量在3-4千左右。
下游需求:現在下游的庫存降得很快,物理庫存建的也低,原來最低的庫存在20天左右,現在隨用隨采時限都放在7天左右,低的有3-4天,油廠想挺基差但是挺不住,今年后期豆粕價格很有可能會達到負基差。
豆菜粕替代:
菜粕的供應比較穩定,價差1000多養殖端的自用偏好很大,后面豆菜價差倒600-800替代才會回來,現在飼料里0玉米,水產無菜粕都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價差合適。
行情看法:
① 巴西的升貼水跌到110差不多是極限了,后面就算有榨利油廠的貨預售也很困難,還是會維持下游倒比上游的格局。現在云南,廣西的養殖不賺錢,有的飼料廠前面買了高基差的貨,很打擊現在采購積極性。
現在市場預期太一致了,下游低庫存風險比較大,4-5月2000萬噸的到港,使得下游倒逼上游成為可能。后面油廠可能會會選在不買6-7月的貨,留著5月的貨慢慢榨。
4 飼料廠A
企業介紹:該企業經營范圍包括配合飼料、濃縮飼料、預混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銷售及技術研發;魚粉、魚油的銷售和生產等。目前旗下有6家飼料廠:廣東1家、廣西2家、海南2家、荊州1家。該廠年產能在50萬噸左右,主要以水產飼料的生產為主。
飼料需求:
① 目前處于需求淡季,由于去年的存塘魚,預計4月開始才會進入旺季。
② 計劃23年銷售量是會同比增長10%,還需要關注天氣、溫度及下游養殖的需求的情況。
③ 市場上的養殖利潤沒有好轉,雖然飼料原料的價格有所下調,但是一般來說原料下跌養殖企業是超前了解,而原料上漲養殖企業不會太接受。
④ 從家庭的餐飲消費結構來看,反芻和水產的比例增多,其次再是綠色食品。而且南方凍肉的食用更少,近幾年來看,從北到南豬肉的攝取在適量的減少。北方是白羽雞消費為主,南方是三黃雞消費居多。
雜粕替代:
① 該企業同樣會使用雜粕替代豆粕,從前年開始替代的情況逐漸多了起來,主要是因為豆粕原料的價格太高了。水產飼料的豆粕添加比例變動不大,而菜粕的添加是有所調低的。可替代的原料有很多,主要是一些復合型的原料(如賴氨酸渣等),因為具有價格優勢、性價比很高,而且基本全類型都能替代。
② 因為菜粕顏色偏黑,市場的接受程度不高,大型飼料集團的自用飼料添加的會多一點;該企業對外出售的話還是會考慮市場上對于顏色和味道的接受度選擇添加豆粕。
③ 菜粕和葵粕是會有等量使用和替代的,因為菜粕中含有一些功效性的物質,所以價差合適才會驅動替代,目前的話200元/噸以上的價差會有考慮替代。
飼料用油:
① 飼料中油脂的添加比例在3-5個點,特水料最多能添加到10個點,主流飼料一般都是用一級豆油。雞油和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會差不多,雞油在北方使用的會更多,南方用豬油更多,主要考慮到量大、價格合適和安全性稍好等因素。
庫存備貨情況:
目前企業庫存不高,以隨采隨用為主,物理庫存天數在2-5天。目前買貨主要是找廣西本地油廠,該廠位置離油廠近,近期油廠庫存偏高,所以也不太著急買貨,會考慮油廠的庫存和提貨情況采購。 去年買基差的比例更大,今年到目前為止主要是一口價買貨。
5 飼料廠B
企業介紹:該企業立主要以飼料工業為主,發展規模化生豬及肉禽養殖、種禽繁育、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產業鏈。整個集團在全國有十幾家分廠,年產能在100多萬噸,調研的廠產量在10-20萬噸/年,該企業主要是做禽料和部分配方型飼料為主,其中雞料占比70%,豬、反芻類占比30%。
豆菜粕替代:
① 廣西市場從22年下半年起,雞料商品料中開始添加葵粕和雜粕,原來豆粕在雞料中添加16個點左右,現在降到10個點左右。其中三黃雞料中菜粕的添加增長5個點,葵粕增加3個點。
② 關于豆菜的替代,在市場接受顏色和適口性等的情況下,價差在700元/噸就可以替代使用。而菜、葵粕價差在200元/噸會有替代。
飼料需求:
① 該企業飼料中自用的占2成,其中商品料居多,養雞鴨在去年是虧損的,需求不是很好,商品料減量明顯,養殖端的減量不是很明顯。現在市場上雞的供應多,也不敢輕易降存欄量,其實雞的需求量是沒有減少的。
② 企業認為4月份開始飼料的消費水平將有所上升,等到4月份下旬養殖也會有所起色,不過比去年的需求還是會偏差,去年的歷史高點在2.4萬左右,旺季的話平均在2.1-2.2萬。
③ 水產的上量要看天氣的情況,目前來看水產這塊還是虧損,這段時間雞鴨養殖企業也是虧損,以三黃雞為例,目前是有5元/只的虧損,一般養到3.6-3.8斤(110-120天)左右就會出欄,主要的客戶是經銷商。
④ 前面的合同點價點了一般,基差虧得太厲害了,市場情緒很悲觀,反饋廣西豆粕的用量降了20-30%,聽說全國能有70%。
庫存備貨情況:
年前企業物理頭寸在7天左右,而目前該企業的豆、菜粕物理庫存天數都是3天左右,主要還是隨采隨用,這種情況預計會延續到4月份,企業短期還是以一口價采購飼料原料為主,現貨價格降到3800元/噸才會考慮建庫,目前廠內用的還是前期買的基差合同的貨,近兩天有少量一口價補點現貨。
飼料用油:
企業棕櫚油和豬油的替代以及豆油和魚油的替代會更多,其中豬油在禽料中用的多,因為能量高,所以在冬季育肥的節點使用的更多;目前使用的魚油是淡水魚油,魚油和豆油價差在200元/噸左右,豆油用在濃縮料中是沒有什么腥味的。
6 飼料廠C
企業介紹:
該企業主要分為3個部分:原料加工、飼料加工、養殖。在北海有一個年產120萬噸的項目即將投產,有一半會作為飼料廠的自用,外銷會發往西南和廣西本地。一共有5家飼料廠,4家在廣西、1家在廣東。22年的飼料產量在80萬噸,占比為85%雞飼料,15%豬飼料。
飼料需求:
① 該企業的飼料原料玉米、豆粕為主,這兩年由于市場沖擊用了一些葵粕(顏色偏淡)來替代豆粕,外銷量是降低,外銷比率下降20%多;自用的量是增加了,但也會有季節性減量,因為企業的擴張,自用量同比是增加20%;豬料外銷增長、雞料外銷減少。
② 目前的消費可能比較難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考慮到餐飲浪費率在調低,疫情前10-20%的浪費比率以及飲食結構的調整;餐飲業是有所好轉,豬肉消費比率有所下降;人口老齡化;國內的禽類消費比例也在逐漸下降,豬瘟后的雞鴨替代,當時價格及需求增長很大,目前也算是個回調的過程。
雜粕替代:
① 目前企業替代品用量增多,棕櫚粕和葵粕都會用來替代,利潤不好的時候會考慮替代,利潤好的時候會用豆粕玉米催熟。催熟的情況是120天提前到110天出欄;利潤不好會壓欄,是從120天推遲到130天再出欄。
② 該企業1個月的棕櫚粕的消費量都有3000噸,棕櫚粕的能量比較低且含有少量油脂。
③ 豬料中蛋白的添加比例一般情況為10%,有利潤的情況下,豬料20%,禽料15%。關于葵菜豆粕的替代,大概來說:平水豆粕對葵粕有-900的基差,葵菜價差在300,豆菜價差在600,豆葵價差在900。
庫存備貨情況:
① 在油廠庫存比較底的情況下,合同庫存會有增加,物理庫存在5-7天,預計下半年的基差情況也不會太好,大型集團性的飼料廠會建立一些庫存,目前該企業未建庫存。可能到負基差才考慮建立遠月的庫存,但也會考慮到價格的穩定。
② 原料的所有合同庫存有60多天,豆粕的物理庫存在3天左右,目前去油廠提貨沒有壓力,企業會降低物理庫存合理利用資金。
行情看法:
上半年供應整體寬松,現在的基差還是偏高,往年的情況是巴西豆子到港,基差會有一個觸底,可能等后期看情況再建倉,但是目前市場仍在觀望,建庫存的比較少。等到4月份需求會稍轉好,市場上飼料的消費并不悲觀,主要對飼料原料的價格是看跌的。
油廠后期預售情況不好,飼料企業也不太愿意買,可能會到負基差才愿意買一些頭寸。目前4月份到港量也大,供應整體是大于需求的。
7 油廠B
企業介紹:
該油廠有3條壓榨線,其中1條為菜豆雙榨線,總產能共有8000噸。
雜粕替代:
① 一般雜粕替代是菜粕替代豆粕,葵粕替代菜粕,飼料的需求是沒有明顯下降的,但是飼料廠在降庫存。
② 部分飼料企業自用大豬料已經不添加豆粕了,主要還是因為目前需求差,供應也相對緊缺。
油脂消費:
① 豆油相對豆粕會更缺,因為餐飲行業需求有所好轉,從油廠方面來看:小包裝油銷售量有所下降,中包裝油的銷量有所上升。油的消費較去年稍有好轉,但目前供應不太能跟上。
② 菜油現在不太會去替豆油,價差下來之后消費確實有可能恢復一部分,但菜油的消費群體相對固定,消費增量的上限很低。
豆棕替代:
棕櫚油和豆油會有替代,加了茶多酚的棕櫚油會更便宜,一般情況是18度的棕櫚油可替豆油,加了茶多酚后24度的棕櫚油就可以替代。
蛋白需求:
① 近期市場上豆粕價格一直在下跌,從之前的700-800元/噸的基差下降到目前的240元/噸左右的基差,雖然價格一直在降,但是成交不太行。4月份需求會有起色,因為水產開始。
② 整體來看3月份是缺豆子的,西南區域的油廠是有13-15天的大豆空檔期,之前預估3月份的基差會稍好,但實際上是下游需求弱物理庫存非常低,提貨節奏一直不好。
③ 目前兩廣的菜粕庫存有一定壓力,整體來看菜粕的壓力是小于豆粕的。
豆粕外流情況:
油廠的豆粕如果價差和利潤合適的話是有機會發往東北的,例如發往營口的船運費用在150元,船期在10天左右,但是目前貿易商做的很少,主要因為有時間差也需要考慮到價差問題。
壓榨情況:
① 進口大豆的裝船進度還是照常,沒怎么受到目前低需求的影響。目前來看后期的榨利依舊不好,而且市場透明化程度高,產業上的企業對市場消息的反應越來越快。
② 今年遠月的買船進度會慢于往年,從往年經驗來看,巴西大豆的質量有所下降,主要是蛋白和雜質的含量變化,也會對于壓榨利潤和加工費用產生影響。
③ 7-9月的榨利非常差,大豆庫容率比較低,后面維持至5月的采購計劃,4-5月的大豆可以延至7月壓榨。
行情看法:
① 因為前期進口大豆價格高,從22年9月后大豆庫存就沒怎么建起來,后期還是有很大空間可以建庫,豆粕后期的消費增量預期空間比較大,下游物理庫存上漲至7天的量,需求就能多出350萬噸。
企業認為在6月前豆粕的價格還是以下跌為主,后面存在負價差的可能,一直虧本油廠也不太愿意賣。下游倒逼上游,價格每天跌也沒啥成交,預計后面等貿易商手里的貨出的差不多了,油廠有議價權后價格才能企穩。
8 飼料廠D
企業介紹:
調研所在的廠主要生產禽料,年產量在35-40萬噸,廣西另外一個廠主要生產豬料,年產在30-40萬噸。該廠22年的禽料銷售量為18萬噸,豬料年銷量在14萬噸左右。
飼料需求:
① 市場上養殖利潤差,沒什么盈利,這是飼料原料需求差的一個關鍵因素。
② 企業的禽料需求較去年同期是增長的,豬料是下降的,環比去年下降了10-20%,主要是因為該企業豬料生產是從去年才開始的。
③ 年后生豬的消費差供應也一般,主要是:養殖板塊的利潤很差,養豬戶減少;22年市場上投入的資金高,今年資金少投入也少;非洲豬瘟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④ 廣東和廣西水產的比例?6:1左右,主要因為廣東沿海的區域更多,廣西水產的規模比較小,養殖設施和條件也沒那么好。
庫存備貨情況:
該企業物理庫存天數在5-7天,不過目前蛋白類的庫存都在繼續壓縮。目前下游養殖企業的庫存只有幾天,根據周轉情況會盡量減少庫存,預計市場到4月份的需求會好一些。
雜粕替代:
① 關于蛋白原料的替代,主要是根據性價比、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同飼料品種的品質需求來定,現在下游對于飼料外觀的要求比以往會低一些。豬料還是以豆粕為主,添加的量在10個點左右,禽料用豆粕比較少。
② 棕櫚粕在雞料和豬料中都有使用,商品料用的少,主要還是用在自用料中,棕櫚粕相對安全性還是挺高的。
飼料用油:豬料中會添加豆油,禽料中會有豬油、雞油和淡水魚油的添加。
9 油廠C
企業介紹:22年該企業兩個廠菜籽加工量有80萬噸。
壓榨情況:
① 企業反饋到6月份國內差不多買了515萬噸菜籽。目前工廠基本被動開機,庫容壓力不大,到貨就壓榨,后面還是偏向榨菜籽畢竟壓榨利潤比大豆虧得少,后面能給出榨利還是會繼續買船的。
② 菜籽3月到了12條船,4-5月的到港會比較集中,7-9月的貨基本沒買。3季度整體實盤交易比較少,而且加菜籽后面結轉的量也不會很多,后面還有200-250萬噸菜籽沒有到港。
油脂消費:
① 菜油的消費基本還是以還儲為主,其余消費非常一般;一般棉油、豆油替菜油的量會比較多一點,前面菜油價格比較高,下游改配方以后市場基本都已經接受了,現在豆菜油平水,比例的回調也需要價差穩定一段時間。
② 企業認為菜油的基差還有下調的空間,會出現負基差的情況4-5月份可能會達到低點,現在買方的庫存量很低,因為需求不好,預期后面5月份左右會有所好轉。
菜油外流情況:
① 菜油一般是銷往云南、貴州和川渝,一般運費在300-400元,運到兩湖會多50左右。華東主要進口菜油,菜籽會在華東中轉,然后走長江發往兩湖和川渝。
兩廣消費菜油比較少,主要還是銷往云貴川、湖南、青海、陜西、甘肅都有。目前企業會有一點菜油的安全庫存,也正處于一個慢慢累庫的過程。
10 油廠D
企業介紹:企業一共有三條壓榨線,總產能在11500萬噸,其中包含一條3500的菜豆雙榨線。在20年投產了發酵豆粕,目前油廠在壓榨菜籽。
壓榨情況:
① 目前油廠豆粕的庫存壓力不太大,直銷的比例占80-90%,飼料廠一般買完就提貨。油廠的豆油庫存相對緊缺。
② 企業4-5月份的船已經買的差不多了,6-7月份已經有買船,8-9月份買的少,巴西現在裝船的進度很快,未來巴西的貼水還是會有下降空間。
雜粕替代:
① 豆菜粕的價差拉大,出于降成本的考慮,菜粕添加的比例會變高。4-5月的菜粕的出貨壓力會大一些因為到時候豆粕價格降下來,豆菜的價差會縮小。
② 葵粕近幾個月的進口量很大,但還是菜豆粕替換的比例多。價差能達到的情況下,也更愿意用雜粕來替代豆粕。
油脂&蛋白需求:
① 在4-5月巴西豆到港前,豆油的供應還是很緊缺,菜油預計缺的也很快。市場上整體預期后期的供應會好很多,目前豆粕相對菜粕價格的下跌空間更大。
② 下游的渠道庫存都降得很低,因為養殖利潤不好,貿易商也做空提前跌價,目前感覺已經提前跌到4月份的價格,目前還是需方占主導的多。
③ 西南地區的6-9月買的量不多,預售進度整體是偏慢的,大概在30%以內,該企業6-9月的銷售左右10%左右。像華東和華北、廣東可能遠月的售貨進度更快一些。
豆粕外流情況:
企業前幾年會忘東北運豆粕,集裝箱和船運多,集裝箱價格在200元左右,不過也是會有周期性的變化。豆粕壓力大的時候也會選擇外銷,像目前日韓收到阿根廷減產的影響豆粕價格偏高,所以需求會好一點,該企業的話會往東南亞地區外銷的多一些。
行情看法:
① 阿根廷本身體量小,而且主要出口豆粕、豆油多,阿根廷減產對于市場定價影響力較弱。巴西的產量在1.5億左右沒什么大問題,后期的話會關注美豆的種植面積和情況多一些,感覺美豆主要還是會受到宏觀因素的影響。
大豆后期供應上來看問題不大,基差的變化需要看庫存和榨利的情況,供應上整體來看是大于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