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南市場油脂油料調研

    2023-03-22
    摘要:

    全球油脂油料偏弱運行,國內供應相對充足,需求恢復不及市場預期,下游備貨謹慎,三大油脂聯袂下跌,在此背景下,于廣東展開本次油脂油料調研活動

    我的鋼鐵網

    當前宏觀動蕩,加息背景下,全球油脂油料偏弱運行,國內供應相對充足,需求恢復不及市場預期,下游備貨謹慎,三大油脂聯袂下跌,在此背景下,于廣東展開本次油脂油料調研活動,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調研企業A 華南某食品有限公司

    該企業主營豆油、棕櫚油、菜籽油、豆粕、雜粕等大宗商品貿易,年貿易量25-30萬噸,擁有較為完善的終端渠道銷售網絡,對市場供銷鏈條傳導的反應較強。

    據企業介紹,調和用油中,棕櫚油配比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已經調整到90%以上,而且持續居高不下。華南地區在差價巨大、低成本蠶食市場份額的背景下,茶多酚技術逐漸得到普遍應用,茶多酚18度棕櫚油的用量替代了部分14度甚至10度棕櫚油的用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豆棕調和比例,擴大了餐飲用油中棕櫚油的使用份額,在豆棕價差處于合理區間的前提下,棕櫚油性價比凸顯。

    近期菜油華南絕對價格不斷走低,豆菜價差拉至平水。當前下游菜油消費存在逐步好轉的預期。華南棕櫚油基差堅挺,豆油基差偏弱,豆棕價差后續仍存在走縮空間。

    下游消費來看,從年后至今,包裝油需求有所轉好,但難以恢復到2019年高值水平。元宵節前后下游消費心態轉好,貿易商及下游持續補庫,工廠富裕頭寸有限,因此整體需求增量明顯。之后消費逐漸不及預期,4月消費預期繼續偏淡。

    調研企業B 某油脂企業

    該企業擁有4條精煉線(2條物理線、2條化學線),精煉日產能3000噸,并擁有分提日產能3000噸。涉及業務范圍包括特種油脂、餐飲油脂、散油等;散油及中包裝貿易量80-100萬噸/年。

    據企業介紹,消費觀點與企業一類似。春節之后兩周左右的時間,中包裝下游補貨積極,工廠一度需要限量排單。但隨著終端需求恢復不及預期,補貨需求回歸疲軟,棕櫚油需求主要表現:食品渠道處于淡季,化工渠道不溫不火,餐飲渠道出現報復性消費之后疲軟。目前下游保持隨用隨采節奏,維持1-2周庫存用量,遠月采買減少,以用量節奏規避風險。棕櫚油需企業重點關注內地(兩湖、河南、江西等),沿海用量基本穩定。

    產地來看,目前棕櫚油產地報價不積極,且議價空間較大,推測產地供應并不緊張,挺價意愿較高。印尼有傳言要設置基準價,想做基差定價模式,馬來壓力可能會增加。

    前期華東交易過較多4跨5精煉18度及10度棕櫚油,但隨著豆棕價差走縮,時間和氣溫的不匹配可能會導致一波虧損的出現。華東10度棕櫚油跟華南價差一度打到500元/噸,但華南很少采購,主要原因是保證自己的開機率、降低市場份額被轉移的風險。

    企業C 華南某油脂企業

    企業介紹:該企業共有8家工廠,其中3家油脂精煉及灌裝工廠,4家面粉加工工廠,1家日用品工廠。包裝油加工產能10-15萬噸:小包裝占比7成,中包裝占比3成。玉米油及花生油占比60%,豆、棕、菜均有涉及,菜油年貿易量2-3萬噸。目前精煉產能開機率50-60%。

    1、米糠油現狀及發展。米糠油消費規模約為50+萬噸,政府較為扶持米糠油,計劃擴大體量至100-200萬噸。理由:一、稻米產量大,發展米糠油原料充足。二、減少油脂對國外進口的依賴。發展受限原因:目前米糠油技術不成熟,質量不穩定,隨著存放時間拉長容易變色、衰敗、渾濁,營養成分會受影響。

    2、油脂消費。目前消費量較疫情前相比減少10%。

    3、花生油預期。花生油與菜油、玉米油合理價差范圍3000-5000元/噸,目前價差達到6000-7000元/噸,處于高值。后期價差修復的重點為花生油價格下調,下調前提:油料米進口量增加。但目前看,國內從塞內加爾及蘇丹油進口量約占70%,蘇丹、塞內加爾油料米產量較往年持平,美國略有減產,國外油料米定價越來越貼合國內;且國內花生貿易商炒作花生流通領域庫存低以此抬價。后面關注油料米需求。

    4、玉米油、葵油下跌。目前玉米油價格跌破2021年低點,主要與情緒面有關,情緒不好直觀反應后期需求不看好。另外,葵油走弱打壓玉米油價格,成本胚芽不再成為支撐因素。葵油方面,年內葵油保持月度進口量8-12萬噸,年度進口量有望達到100萬噸以上。只要俄羅斯保持正常出口,黑海協議繼續生效,葵油易跌難漲。

    5、對遠月6-9基差走勢觀點。棕櫚油:因買船不多,2季度會小幅走強,印尼國內庫存400萬噸左右,庫存壓力較低。豆油:前期成本高,壓榨利潤不佳,目前價格略挺,后面大豆到港增加,基差看弱。菜油:菜籽從22年10月到23年3月到港100萬噸,23年3月-9月還有300萬噸到港預期,菜油2季度看弱。但要關注菜油跌出性價比之后,豆菜走縮,菜油需求或會好轉。

    6、目前該企業操作策略:隨用隨采節奏,基本不會買元月合同。頭寸期縮短:之前保持2-3個月頭寸,今年大概保持1-2個月頭寸。宏觀影響不可把控,盡量邊走邊看。

    企業D 華南某大型貿易商

    企業介紹:豆棕菜年貿易量15萬噸,棕櫚油占比50-60%。

    1、廣東油脂消費量:棕櫚油14-16萬噸,豆油10-12萬噸,菜油10萬噸左右(包含儲備用量及銷往西南地區的量)。

    2、24度棕櫚油3月到港情況:華東全月8萬噸左右(7-8條船),華南全月18萬噸(15條船左右)。

    3、菜油華南進口:4-6月菜油保持月度進口12-15萬噸,菜籽月度50-55萬噸。菜油價格高時華南剛需15萬噸左右,后期儲備需求會減少。

    4、油脂整體消費量:疫情期間消費量放非疫情年份17%減幅。今年消費量放持平或略低于非疫情年份消費量。年內食品工業恢復緩慢:一是部分2022年因需求不佳淘汰掉一部分中小型食品企業,二是去年囤貨較多。

    5、豆油基差:2-4月基差平均為650左右,6-9月基差會差一點。目前需求總量基本恒定,后期看南美大豆進口量及豆粕基差。豆油4-6月或完成累庫,庫存量預計100萬噸。后期仍是成本端與期望值的博弈。

    6、菜油遠期:華南菜油目前升水成交,商業需求來看,提貨有好轉。4-6菜籽到港量較多,壓力明顯,6-9加籽買船未知。

    7、油脂需求量的變數仍在于能源對于油脂的使用份額,食用需求量難以有較明顯提升空間。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