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期貨
從近期油脂的行情可以看到,前期油脂總體呈現震蕩的走勢,不過近期油脂菜油率先選擇了方向,走出了一波比較凌厲的下跌行情。
那么對于總體的油脂的供需情況如何,后期油脂的方向如何,本文將進行分析。
菜油供應壓力較大
首先,從供應面來看。從菜油的情況來看,根據德國油世界的數據顯示,2022/23年度,菜油的供應量預計在2930萬噸,較上一年度回升了318萬噸,回升幅度達到12.17%,同時也高于2020/21年度的2716萬噸。產量的快速上升,使得菜油的累庫較為明顯,從去年的299萬噸,上升至2022/23年度的336萬噸。從USDA的報告來看,菜油的產量更是創出了5年來的新高,庫存同樣處在累庫的周期,趨勢同油世界的走勢相同。因此預計菜油總體的供應較為充裕。
豆油供應壓力有限
從豆油的情況來看,根據USDA3月的報告顯示,2022/23年度全球豆油的產量預計上升至6020.9萬噸,較上年一度上升了117萬噸,漲幅2%。主要受到巴西豆創出產量新高的影響,因此總體的壓榨水平也有所提高,提升了豆油的產量。從庫存情況來看,受消費量表現可觀的影響,庫存沒有呈現累庫的狀態,反而較去年的水平下降了2.3萬噸,庫存處在近5年的相對低點,庫存壓力不大。因此從供應端來看,豆油的供應壓力較為有限。
棕櫚油供應壓力有限
從棕櫚油方面來看,根據USDA3月的報告顯示,2022/23年度全球棕櫚油的產量預計上升至7755.9萬噸,較上一年度上升了373.3萬噸,增幅在5%左右。而庫存方面,也有所增長,從去年的1681.5萬噸,升至今年的1704.9萬噸,總體庫存水平處在近5年的高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3月,USDA有將全球棕櫚油的庫存下調了2.8萬噸,主要受到消費需求增幅較產量增幅更大的影響。總體供應面上,棕櫚油仍有一定的累庫壓力,不過壓力較菜油較為有限。
進口壓力菜油最高
對比三個品種,從供應壓力來看,菜油的供應壓力是最大的。從近期的到港情況也可以看出,根據中國糧油商務網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油菜籽到港量為91.5萬噸,較上月預報的48萬噸到港量增加了43.5萬噸,環比變化為90.62%;較去年同期6萬噸的到港船期量增加85.5萬噸,同比變化為1425.00%。這樣2023年1-3月的油菜籽到港預估量為191.5萬噸,去年同期累計到港量預估為48萬噸,增加143.5萬噸;短期菜籽集中到港,一季度總體的到港量快趕上去年前11月的總和,對市場有一定的壓力。而從大豆和棕櫚油方面來看,2023年3月大豆到港量為619萬噸,較上月預報的587.2萬噸到港量增加了31.8萬噸,環比變化為5.42%。雖然大豆進口有所增加,不過總體仍處在相對偏低的位置,限制總體大豆的供應。而棕櫚油方面,預計3月進口30萬噸,4月進口31.5萬噸,5月進口35.5萬噸,雖然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不過受進口利潤有限的影響,預計影響進口增長的幅度,對國內的供應壓力預計有限。
美豆油生物柴油需求受限
從需求端來看,生物柴油方面,作為農業大國,美國大量使用農作物來生產生物燃料,包括玉米產量的三分之一用來生產乙醇汽油,40%以上的豆油用來生產生物質柴油。美國政府通過立法來推進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在諸多法令和政策中,美國環境保護署(EPA) 每年制定的可再生燃料摻混義務(Renewable Volume Obligations,簡稱RVO )最令油脂界關注。而美國最新的RVO顯示,對生物柴油的參混數低于市場預期,導致美豆油的消費量可能較USDA原本的預估低了50-60萬噸的量。根據USDA的報告顯示,美豆油的工業需求在526.2萬噸,50-60萬噸的降幅達到10%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棕櫚油生物柴油計劃穩步推行
棕櫚油生物柴油計劃,印尼方面,去年印尼已經在做B40的道路測試,不過最終印尼方面還是宣布只進行B35的參混比例,令市場失望。不過去年總體印尼的生物柴油消費表現良好,實際參混能達到B32。因此,今年實行B35,預計棕櫚油生物柴油消費還能有125萬噸的增量空間。下半年關注是否有進一步實行B40的可能。
菜油生物柴油計劃小幅增加
菜油方面,歐盟因為減少豆油和棕櫚油的生物柴油的消費,因此可以將菜油的消費進行上調。而美國方面,因為將菜油為原料的生柴納入RINs系統內,結合美國今年增長的菜油進口量,預計增量在5萬噸左右。2023年全球菜油的生物柴油消費量預計增長在50萬噸左右。
印度進口需求強烈
從食用消費的情況來看,印度的進口需求表現旺盛,根據印度萃取協會(SEAI)的數據顯示,截止2月,印度的植物油進口量達到109.8475萬噸,雖然較上月有所回落,不過同比增長了9.27%。而從去年11月開始,印度的進口就表現較好,持續處在高位,同比增幅均在30%-40%左右。印度的進口主要以毛棕櫚油和毛豆油為主。
中國需求增長主要表現在棕櫚油和菜油方面
從中國的食用消費需求來看,隨著疫情管控的放開,中國的油脂食用消費預計總體呈現恢復的狀態。根據USDA的報告預估,預計2022/23年度,國內的豆油食品消費量可以增長至171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45萬噸,增幅2.7%。棕櫚油食品消費增長至45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40萬噸,增幅在10%。菜油食品消費預計增長88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了70萬噸,增幅在10%。受前期豆油的消費降幅較小的影響,以及棕櫚油有印尼限制出口,菜油有減產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新一年度的食用油增長主要在棕櫚油和菜油方面。
總結與展望
因此綜合來看,從供應上來看,總體菜油的供應壓力最大,且近期有集中到港的壓力,導致短期菜油出現快速下跌的情況。而豆油和棕櫚油的供應壓力相對有限。從需求端來看,豆油預計表現最差,主要表現在生物柴油需求表現不佳,食用需求增幅有限,其次為菜油,主要表現在食用增幅較大方面。棕櫚油的消費預計表現較好,同時有生物柴油的需求支撐和消費需求提升的支撐。
綜上所述,油脂方面可能有短期的供應壓力,會壓制油脂的價格,不過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也會限制下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