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消息:就在近期全球食用油期貨大幅下跌至數月低點之際,主要行業分析師發出警告,隨著全球生物燃料行業蓬勃興起,用于烹飪的植物油越來越多用于給卡車和飛機提供動力,預示著植物油供應短缺迫在眉睫,從而加劇了有關植物油應當優先作為食品還是燃料的爭論。
從美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政府都在推動使用油籽植物甚至是動物脂肪制成的能源,以擺脫化石燃料,減少排放。這為棕櫚油等植物油創造了額外消費領域,這種最廉價的植物油已經廣泛用于制造比薩餅面團、方便面、巧克力和洗發水等產品。生物燃料需求如此火爆,以至于生產商四處搜刮二手食用油,甚至是棕櫚油工業廢水所含的油脂(即廢水浮油,POME),作為生物燃料的原料。
今年2月份頭號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將生物柴油摻混率從已經是世界最高的30%進一步提高到35%;而巴西也將從下個月開始將生物柴油摻混率從10%提高到12%,并將在未來三年來每年提高1%;在美國,去年底美國通過《減少通貨膨脹法案》,提振生物柴油、可再生柴油和替代燃料的需求前景,其中包括將每加侖1美元的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稅收抵免的到期日從2023年底延長到2024年12月31日;為可持續航空燃料提供稅收抵免等等,并且首次將基于油菜籽的生物柴油納入可再生燃料補貼范圍。
然而,這些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雄心勃勃的生物燃料計劃有可能面臨挑戰。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導致頭號豆油出口國阿根廷大豆減產四成以上;在歐洲,限制使用對蜜蜂有毒的殺蟲劑將抑制依賴蜜蜂授粉的油菜籽的種植面積;黑海葵花籽油出口也面臨地緣沖突的困擾。德國分析機構《油世界》執行董事托馬斯·梅爾科表示,隨著植物油產量增長預期放緩,生物燃料可能在下半年將全球植物油市場推向短缺。
梅爾科表示,生物燃料在植物油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但是只占到能源需求的一小部分。他擔心全球生物燃料行業發展目標已經超出油脂市場所能滿足的范圍。
全球生物柴油、可再生柴油以及可再生航空燃料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美國、歐洲、巴西和印尼。美國使用多種原料,包括豆油、菜籽油、二手食用油和動物脂肪。歐洲使用廢棄食用油和菜籽油。印尼使用棕櫚油,而巴西則主要依賴豆油。隨著更多競爭對手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提高,棕櫚油需求前景樂觀,盡管歐洲推出的反森林砍伐法案將棕櫚油列入被審查的名單。咨詢公司LMC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姆斯·弗萊表示,隨著競爭對手的油籽和植物油越來越多地用于生物燃料,部分需求將溢出到棕櫚油。但是棕櫚油市場可能無法跟上步伐。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占到世界供應量的85%,由于老樹重新種植緩慢,天氣不穩定,以及森林砍伐限制了土地儲備的擴張,棕櫚油產量正在趨于平穩。
資深行業人士多拉布·米斯特里表示,由于供應面臨威脅,特別是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將推高農產品價格,減緩全球將糧食轉化為燃料的努力。
國際能源署警告說,如果不解決對生物燃料需求的膨脹和迫在眉睫的原料緊缺問題,將破壞生物燃料為全球脫碳努力作出貢獻的潛力。
油世界的梅爾科說,生物燃料強制摻混規定應該是靈活的,以便在面臨供應沖擊的情況下能夠有空間進行臨時調整。鑒于這些政策對油脂綜合體的關鍵作用,任何調整都必須是溫和適中,因為可能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去年全球葵花籽油貿易中斷,提振棕櫚油和豆油的需求增長,使其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點。即便如此,大多數國家也沒有放慢生物燃料生產,導致一些植物油消費國的需求被迫削減,主要是發展中國家。
梅爾科說,在供應短缺的時期,需求配給決不能只讓消費者承擔,這是我們必須從去年汲取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