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東亞期貨
當前宏觀動蕩,加息背景下,全球油脂油料偏弱運行,國內供應相對充足,需求恢復不及市場預期,下游備貨謹慎,三大油脂聯袂下跌,在此背景下,于廣東展開本次油脂油料調研活動,具體調研內容如下:
調研企業A 華南某食品有限公司
企業介紹:該企業主營豆油、棕櫚油、菜籽油、豆粕、雜粕等大宗商品貿易,年貿易量25-30萬噸,擁有較為完善的終端渠道銷售網絡,對市場供銷鏈條傳導的反應較強。
1、調和用油中,棕櫚油配比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已經調整到90%以上,而且持續居高不下。華南地區在差價巨大、低成本蠶食市場份額的背景下,茶多酚技術逐漸得到普遍應用,茶多酚18度棕櫚油的用量替代了部分14度甚至10度棕櫚油的用量,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豆棕調和比例,擴大了餐飲用油中棕櫚油的使用份額,在豆棕價差處于合理區間的前提下,棕櫚油性價比凸顯。
2、近期菜油華南絕對價格不斷走低,豆菜價差拉至平水。當前下游菜油消費存在逐步好轉的預期。華南棕櫚油基差堅挺,豆油基差偏弱,豆棕價差后續仍存在走縮空間。
3、下游消費來看,從年后至今,包裝油需求有所轉好,但難以恢復到2019年高值水平。元宵節前后下游消費心態轉好,貿易商及下游持續補庫,工廠富裕頭寸有限,因此整體需求增量明顯。之后消費逐漸不及預期,4月消費預期繼續偏淡。
調研企業B 某油脂企業
企業介紹:該企業擁有4條精煉線(2條物理線、2條化學線),精煉日產能3000噸,并擁有分提日產能3000噸。涉及業務范圍包括特種油脂、餐飲油脂、散油等;散油及中包裝貿易量80-100萬噸/年。
1、消費觀點與企業A類似。春節之后兩周左右的時間,中包裝下游補貨積極,工廠一度需要限量排單。但隨著終端需求恢復不及預期,補貨需求回歸疲軟,棕櫚油需求主要表現:食品渠道處于淡季,化工渠道不溫不火,餐飲渠道出現報復性消費之后疲軟。目前下游保持隨用隨采節奏,維持1-2周庫存用量,遠月采買減少,以用量節奏規避風險。棕櫚油需企業重點關注內地(兩湖、河南、江西等),沿海用量基本穩定。
2、產地來看,目前棕櫚油產地報價不積極,且議價空間較大,推測產地供應并不緊張,挺價意愿較高。印尼有傳言要設置基準價,想做基差定價模式,馬來壓力可能會增加。
3、前期華東交易過較多4跨5精煉18度及10度棕櫚油,但隨著豆棕價差走縮,時間和氣溫的不匹配可能會導致一波虧損的出現。華東10度棕櫚油跟華南價差一度打到500元/噸,但華南很少采購,主要原因是保證自己的開機率、降低市場份額被轉移的風險。
企業C :華南某油脂企業
企業介紹:該企業共有8家工廠,其中3家油脂精煉及灌裝工廠,4家面粉加工工廠,1家日用品工廠。包裝油加工產能10-15萬噸:小包裝占比7成,中包裝占比3成。玉米油及花生油占比60%,豆、棕、菜均有涉及,菜油年貿易量2-3萬噸。目前精煉產能開機率50-60%。
1、米糠油現狀及發展。米糠油消費規模約為50+萬噸,政府較為扶持米糠油,計劃擴大體量至100-200萬噸。理由:1、稻米產量大,發展米糠油原料充足。2、減少油脂對國外進口的依賴。發展受限原因:目前米糠油技術不成熟,質量不穩定,隨著存放時間拉長容易變色、衰敗、渾濁,營養成分會受影響。
2、油脂消費。目前消費量較疫情前相比減少10%。
3、花生油預期。花生油與菜油、玉米油合理價差范圍3000-5000元/噸,目前價差達到6000-7000元/噸,處于高值。后期價差修復的重點為花生油價格下調,下調前提:油料米進口量增加。但目前看,國內從塞內加爾及蘇丹油進口量約占70%,蘇丹、塞內加爾油料米產量較往年持平,美國略有減產,國外油料米定價越來越貼合國內;且國內花生貿易商炒作花生流通領域庫存低以此抬價。后面關注油料米需求。
4、玉米油、葵油下跌:目前玉米油價格跌破2021年低點,主要與情緒面有關,情緒不好直觀反應后期需求不看好。另外,葵油走弱打壓玉米油價格,成本胚芽不再成為支撐因素。葵油方面,年內葵油保持月度進口量8-12萬噸,年度進口量有望達到100萬噸以上。只要俄羅斯保持正常出口,黑海協議繼續生效,葵油易跌難漲。
5、對遠月6-9基差走勢觀點。棕櫚油:因買船不多,2季度會小幅走強,印尼國內庫存400萬噸左右,庫存壓力較低。豆油:前期成本高,壓榨利潤不佳,目前價格略挺,后面大豆到港增加,基差看弱。菜油:菜籽從22年10月到23年3月到港100萬噸,23年3月-9月還有300萬噸到港預期,菜油2季度看弱。但要關注菜油跌出性價比之后,豆菜走縮,菜油需求或會好轉。
6、目前該企業操作策略:隨用隨采節奏,基本不會買元月合同。頭寸期縮短:之前保持2-3個月頭寸,今年大概保持1-2個月頭寸。宏觀影響不可把控,盡量邊走邊看。
企業D :華南某大型貿易商
企業介紹:豆棕菜年貿易量15萬噸,棕櫚油占比50-60%。
1、廣東油脂消費量:棕櫚油14-16萬噸,豆油10-12萬噸,菜油10萬噸左右(包含儲備用量及銷往西南地區的量)。
2、24度棕櫚油3月到港情況:華東全月8萬噸左右(7-8條船),華南全月18萬噸(15條船左右)。
3、菜油華南進口:4-6月菜油保持月度進口12-15萬噸,菜籽月度50-55萬噸。菜油價格高時華南剛需15萬噸左右,后期儲備需求會減少。
4、油脂整體消費量:疫情期間消費量放非疫情年份17%減幅。今年消費量放持平或略低于非疫情年份消費量。年內食品工業恢復緩慢:一是部分2022年因需求不佳淘汰掉一部分中小型食品企業,二是去年囤貨較多。
5、豆油基差:2-4月基差平均為650左右,6-9月基差會差一點。目前需求總量基本恒定,后期看南美大豆進口量及豆粕基差。豆油4-6月或完成累庫,庫存量預計100萬噸。后期仍是成本端與期望值的博弈。
6、菜油遠期:華南菜油目前升水成交,商業需求來看,提貨有好轉。4-6菜籽到港量較多,壓力明顯,6-9加籽買船未知。
7、油脂需求量的變數仍在于能源對于油脂的使用份額,食用需求量難以有較明顯提升空間。
A:廣西某貿易公司
企業簡介:是一家經營進口飼料原料的貿易企業,公司擁有自主進出口權,長期致力于中國農牧業的發展。公司經營的飼料原料進口產品主要有美國DDGS、加籽菜粕、魚粉、薯、椰子粕、棕櫚粕等,并與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泰國、秘魯、智利等國際實力雄厚的飼料原料貿易公司和原料生產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2023年,公司銷售量預計超過100萬噸,主要產品菜籽粕2018-2022年銷售量每年超過50萬噸,現貨銷售名列行業前茅,合作企業近2000家。
從該企業了解到當前的粕類市場情況如下:
粕類市場整體因大供應短期仍持悲觀態度,4月初市場存壓較大,上游和下游持續虧損,市場備貨周期縮短,終端拿貨意愿不積極。
豆粕當前蛋白含量為43;菜粕蛋白含量自2021年加籽干旱減產后,蛋白提高到39(顆粒粕甚至高于40),除21/22年度的菜系的供應矛盾外,該點也成為m-rm2205價格持續縮小的原因。
22/23年度的進口菜籽壓榨的菜粕雖然仍為高蛋白,但隨著22/23年度前期菜籽榨利順掛、葵粕進口激增、顆粒粕允許交割以及菜粕下游對高蛋白菜粕利用率低等因素,m-rm2301合約價差持續擴大,菜粕性價比優勢明顯。在傳統水產淡季背景下,菜粕在禽料鴨料中的添加比例增加,菜粕提貨量較往年表現十分亮眼。當前豆菜粕價差處于震蕩區間,短期05價差需重點去關注國內粕類供需情況。
由于體量因素,菜粕難有自己單邊獨立行情,菜粕自身供需或成為價差較為重要因素。22/23年加菜籽買量約490萬噸,由于中國需求強勁,加拿大菜籽可出口量僅約160萬噸,菜籽于6月后到港量或偏低(澳籽是否可為不可控因素)。從遠期來看,大豆和菜籽榨利倒掛,未來供應仍需時間驗證。
從水產養殖的角度來看,由于疫情因素影響,12月后存塘增量明顯,水產養殖持續虧損,普水魚養殖或因此減少(該企業估計減少15-20%);但或隨著消費水平逐漸提升,海水魚和高端魚或需求增量,特水料用量或增加(一般不用菜粕)。
當前菜粕和葵粕屬于競品,葵粕和菜粕在鴨料中的添加比例為8%-15%,可替代性較強,終端隨價差呈現不同的購買力度。當前葵粕月度消費量20w+,處于較高水平,單邊跟隨成本和其他蛋白粕。
企業觀點:
基差:菜粕4-7月最低基差為華東09+100(進口成本支撐);廣東0;廣西-50/-60。
價差:m-rm05于3月區間或處于700-750,m-rm09于760-780區間可縮小
B:東莞市某公司
企業簡介:B在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食品、農業、金融和工業產品及服務。中國的業務包括谷物油籽價值鏈、動物營養、動物蛋白、食品配料與應用、特種配料及營養、金融及風險管理、物流以及商業貿易等。公司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和銷售蛋白飼料(豆粕)及大豆深加工過程中派生的相關產品和附屬產品等,并提供上述產品的市場及技術咨詢服務。
*該油廠屬于執行油廠,無自主頭寸權利,買船、定價以及銷售任務由總部決策后執行。
企業自身情況:
該企業擁有兩條大豆壓榨線,日產能為2000+3000噸/天,年均大豆壓榨量為160萬噸。該企業主要經營品種為豆油、豆粕、棕櫚,擁有精煉和分提能力。
該企業豆油年均產量為30w+噸;棕櫚油以自用為主,約3-10w噸。當前該油廠4月豆油合同已銷售完畢,因下游購買力度較差,4月預計開機率為60%。
企業視角了解市場:
利潤倒掛且國內棕櫚油處于高庫存背景下,中國棕櫚油4-5月買船(加3月到港)不足20條。當前廣東6-9月的豆油銷售進度十分緩慢,市場情緒較為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