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力反彈!豆粕菜粕市場迎來轉機?

    2023-04-05
    摘要:

    近日雙粕的強力反彈,和美豆強勢回升、進口大豆集中到港的時間比預期晚以及整體商品市場情緒趨穩有關。

    期貨日報 

    經過前期近一個月的快速下跌,利空情緒逐漸消散,蛋白粕在近日迎來強力反彈。昨日,菜籽粕和豆粕主力合約均跳空高開,午后漲幅小幅放大,分別以3.16%、2.34%的漲幅收報于2909元/噸和3668元/噸。

    “近日雙粕的強力反彈,和美豆強勢回升、進口大豆集中到港的時間比預期晚以及整體商品市場情緒趨穩有關。在以上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蛋白粕現貨市場的擔憂情緒消退,雙粕現貨價格上漲帶動期貨價格反彈。”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傅博表示。

    在中輝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賈暉看來,3月31日美國農業部作物展望并未如市場預期大幅調高美豆種植面積,反而與去年基本持平,這就導致之前市場預期利空效應解除,是觸發蛋白粕市場出現報復性反彈的主因。

    據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石麗紅介紹,CBOT大豆走強給國內市場帶來了進口成本回升的支撐。“宏觀沖擊及巴西賣壓釋放一度令CBOT大豆跌至1400美分/蒲式耳附近,但3月底的USDA種植意向報告利空不及預期,8751萬英畝的美豆種植意愿與2月展望論壇預期及去年種植面積基本持平,不及市場平均預估的8820萬英畝。在此種植面積預估下,即便給予較好的單產預估,2023/2024年度的美豆平衡表仍將延續偏緊,這使得美豆重新站上1500美分/蒲式耳,并帶來國內大豆進口成本的顯著提升,豆粕保本價也從之前的3400多元/噸低點回升至3600多元/噸。”她說。

    此外,除大豆進口成本企穩回升的支撐之外,石麗紅表示,近期海關大豆通關偏慢引發的短期供應問題,也對豆粕價格帶來階段性提振。她進一步解釋,海關政策調整導致大豆到港后拉回工廠壓榨的時間延長,部分壓榨廠出現大豆接不上的情況,4月上半月停機的壓榨廠有所增多。而前期市場基于4月后大豆到港及弱需求,普遍不看好后市基差,渠道及終端不愿意建庫存,壓榨廠的超預期停機引發空頭回補,這極大提振了近期豆粕現貨市場成交及提貨,并對基差及近月盤面走勢形成支撐。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由于之前下游庫存不高,在市場擔憂情緒消退、現貨價格企穩回升后,下游的補庫的需求有所體現,4月3日豆、菜粕現貨成交明顯放量。相關數據顯示,4月3日國內主流油廠豆粕成交量為423000噸,較上日增加277600噸。現貨成交量為214000噸,較上日增加137100噸。基差成交量為209000噸,較上日增加140500噸。成交均價為3920.09元/噸,較上日上漲128.22元/噸,刷新兩周高點。

    基于此,國內大豆庫存繼續下滑。據中國糧油商務網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第13周末,國內豆粕沿海庫存量為41萬噸,較上一周的48.8萬噸減少7.8萬噸,環比下降15.98%,仍處于相對偏低位置。

    不過,石麗紅介紹,當前下游的采購積極性主要集中于近月,遠月成交依然偏少。因海關的政策調整只是推遲但并沒有消除大豆到港的壓力,在養殖端需求并不太好的情況下,市場對豆粕的后期需求依然看淡,不愿大量備貨。而由于此輪行情的驅動本就源自到港可加工的大豆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油廠想提高開機率但苦于沒有足夠的豆子,短期油廠開機率預計仍難以顯著回升,直到港口待檢驗大豆的陸續進廠。

    “價格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會推動市場采購意愿,但決定采購意愿更多要來自于需求的帶動。目前生豬存欄及蛋雞存欄數據同比較好,存在消費基礎,加上消費旺季下,豆粕的上漲有利于開機利潤,有利于促進油廠開機率,但基差貿易方式下,開工率更多會受到點價采購需求的影響。”賈暉說。

    分析人士表示,后市蛋白粕市場的供應壓力仍然存在。“由于4—6月份國內已經買了充足的大豆,菜籽買得也不少,所以整個二季度,國內的蛋白粕的供應是充足的,供應壓力還是有的,目前看只是供應壓力有所后移。不過,考慮到美豆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國內二季度的大豆到港成本并不低,而且過去半個多月雙粕的下行一定程度上是現貨悲觀情緒疊加宏觀悲觀情緒造成的,從情緒上來說,二季度的大豆到港壓力已經交易過了。因此預計雙粕期、現貨價格短期會有所反彈,反彈高點確定后將圍繞新形成的區間波動,之后雙粕走勢仍將取決于美豆和國內豆、菜粕各自的累庫壓力。”傅博表示。

    賈暉表示,按照中國糧油商務網的預估數據來看,4—6月大豆進口預估為2680萬噸,折合豆粕產出,高于去年同期消費的近300萬噸,因此國內豆粕二季度供應預期穩定,基差預計將維持弱勢。菜粕需求雖然在二季度水產開啟后增加,但4—5月國內新季菜籽上市,供應預計充足。

    “伴隨著南美大豆種植炒作進入尾聲,美豆種植面積及天氣升水炒作將逐步登上舞臺,截至3月底,阿根廷大豆70%以上進入灌漿期,產量預期逐步明朗,4月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及阿根廷農業部的月度展望報告,對于阿根廷大豆產量的數據基本可以得到相對確定性的結論,因此,需要警惕4月機構月度報告公布后,阿根廷減產利多出盡所帶來的調整風險,在美豆種植及南美包括阿根廷大豆集中供應上市的多空因素交織下,期價二季度振蕩加劇,操作上以短期思路對待為宜,在天氣預期由拉尼娜轉向厄爾尼諾的情況下,可關注三季度美豆豐產背景下中期高位做空機會。”賈暉表示。

    不過,石麗紅認為,盡管豆粕市場仍將面臨較大的供應壓力,但對于連盤豆粕的表現相對樂觀,因其定價中樞CBOT大豆預計將維持偏強運行。她進一步解釋,由于2022/2023年度的南美整體產量未能賦予全球大豆邊際轉寬松的供應格局,市場將供應修復的希望寄托于2023/2024年度,這將令美豆種植面積及生長期天氣備受關注,賦予市場更多交易題材。隨著美豆4月種植季開啟,CBOT大豆將伴隨各類風險升水注入重回強勢格局,直到此類擔憂被證偽。屆時,豆類尤其是粕價盤面走勢有望得到CBOT大豆的較強支撐,雙粕的供應壓力預計更多體現為基差的下行。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