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近日,國內外花生市場熱點頻現,其中上周末蘇丹發生武裝沖突的消息更是刷屏,同時我國春花生面積預計下降、食用花生需求強勁、麥茬花生預計擴種等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那么這些焦點問題會對花生市場供求關系與價格走勢形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進口花生最大來源國蘇丹發生武裝沖突
“昨日,除了國內現貨花生市場價格依然保持堅挺運行態勢以外,花生期貨價格也全線走高,其中主力2310合約增倉上行。”河南馳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起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帶動花生價格走高的主要因素分析,蘇丹發生武裝沖突起到了重要影響作用。
截至目前,蘇丹發生武裝沖突已造成多人死傷和財產損失,央視新聞援引世衛組織當地時間4月16日公布的消息,蘇丹武裝沖突已致83人死亡與1126人受傷,值得重視的是傷亡遍布喀土穆州、南科爾多凡州、北達爾富爾州、北方州等。此外,沙特航空和埃及航空已暫停飛往喀土穆的航班,鄰國乍得則已關閉與蘇丹的邊界。
陳起力表示,由于國內需求強勁,當前我國花生及其制品的進口量不斷增加,年進口量全部折合成花生米(下同)后在100萬噸以上,2020年花生米進口量更是創出歷史新高,增加到140萬噸左右。其中,近幾年我國從非洲進口的花生米逐步增多,如2022年的占比在80%以上,主要是從蘇丹和塞內加爾進口。
據記者了解,蘇丹位于非洲東部,每年的6—7月份開始種植花生,9—10月份收獲花生。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蘇丹花生收獲面積在300萬公頃左右,產量250萬噸,出口量50萬噸。蘇丹是我國進口花生的重要來源國,2022年我國進口花生油23.07萬噸,蘇丹占比4.23%;2022年我國進口花生米57.74萬噸,蘇丹占比62.87%;2022年我國進口花生粕14.14萬噸,全部來源于蘇丹。
“為什么我國進口蘇丹花生米的數量增加較快呢?一是蘇丹花生米含油率高、含水率低、價格偏低,如我國進口的2022年產蘇丹精米十分受市場歡迎。二是進口蘇丹花生米船期短、風險小。三是蘇丹花生收割期較早,到港時間等也早于塞內加爾花生米。”陳起力說,進口蘇丹花生米到港高峰期在每年的3—4月份,正常情況下從蘇丹港口到國內港口的船期在30天左右。此外,受相關進口政策的支持,蘇丹和塞內加進口花生米的關稅為零。
山東省平度市一位花生進口商告訴記者,2022年11月至今年2月,我國進口蘇丹花生油7380噸、花生粕40920噸,花生米112444噸。根據船期推算,當前我國進口的大部分蘇丹花生米已到港或已離開蘇丹港口,但仍有一部分進口花生米仍在進行裝船作業。與此同時,由于蘇丹發生武裝沖突,預計商務人員流動、相關票據傳遞會受限,一些進口花生米存在通關不暢的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如果蘇丹發生的武裝沖突影響到了新季花生的種植,會對新季花生產量造成嚴重影響,進而會對國內花生價格產生影響。
昨日,中國駐蘇丹使館再次提醒在蘇公民和中資機構密切關注形勢,嚴格避免外出。相關信息顯示,蘇丹首都喀土穆多地持續發生武裝沖突,并逐漸擴散至多個其他城市。來自環球時報的消息稱,3名世界糧食計劃署工作人員在蘇丹履職時遇襲身亡。
農民預留“春地”有限,春花生面積下降概率大
“往年的這個時候行走在河南、河北、山東的廣闊田野里,放眼望去,除了綠色的一望無垠的麥田,就是那大片大片的整齊劃一的覆蓋了農膜的春花生田,而今年春花生田相對較少。”正在內地花生產區進行春花生種植情況調研的中輝期貨鄭州分公司產業經理張需川告訴記者,雖然當前河南等地通貨花生米的收購價格處于5.7—6元/斤的高位,但預計春花生面積下降的概率大。
據張需川分析,造成春花生面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多數農民根本沒有預留種植春花生的“春地”。一是自去年新產玉米、小麥上市至今年3月份,市場價格一直保持在高位,種植糧食作物的性價比較高,更多的農民選擇種植小麥與玉米。二是當前廣大農村勞動力缺乏,費工費力的花生種植無法提高農民的興趣。
基層存貨有限,食用花生需求強勁
“去年的4月上旬,我們公司上下忙得團團轉,一天之內就可以收購到400噸以上的花生米。今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都不敢接下游的采購訂單了,一周之內也收購不到100噸花生米。”陳起力告訴記者,近日他們分派出去8個業務員采購花生米,找了數十個小商販才收購到了不足200噸花生米,基層市場存貨明顯不多了,主要原因是去年花生產量下調造成供應不足。
河南花生市場的專業人士張臘臘告訴記者,當前國內食用花生市場需求較為強勁,下游補庫明顯增多,去庫存速度加快。據了解,受兩廣地區市場補庫提振,疊加蘇丹發生武裝沖突的影響,東北產區現貨采購氛圍轉好,甚至部分貿易商也在考慮建立庫存。與此同時,在河南新鄉一帶,大花生米通貨價格高達5.8元/斤,南陽地區白沙花生米通貨價格則為5.85元/斤,八個篩以上食品米價格為6.3元/斤。
麥茬花生預計擴種
盡管市場預計春花生面積下降,但麥茬花生預計擴種的概率很大。這也是當前花生期貨市場部分投資者做空的主要邏輯。此外,市場預計東北地區花生種植面積穩中有增。從原因來看,主要是步步走高的花生現貨價格將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關鍵因素是進入3月以來,國內小麥與玉米價格下行較快,令花生的種植優勢得以彰顯。
市場人士提醒,由于食用需求強勁及對高價格的承受力大,再加上5—9月份不會有新增供應出現,如果再考慮到產區天氣多變的因素,在價位不合適時介入,所面臨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