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創資訊
一季度國內豆油價格先強后弱,除供需影響外,國際宏觀因素也間接導致階段內豆油價格出現異動。二季度宏觀因素影響轉弱,國內供應增加預期強于需求增加預期,基本面難以支撐行情,豆油價格重心預期下移,整體或弱于一季度。
卓創資訊監測顯示,一季度國內一級豆油均價9338元/噸,較去年四季度下跌8.18%,較去年一季度下降13.58%。分月度看,1-2月豆油價格震蕩小幅上漲,一級豆油均價在9200-9700元/噸區間內運行,主要受自身供需支撐;3月價格高位回落,均價降至9088元/噸,環比跌4.88%,同比跌19.89%,主要是因為宏觀利空及供應寬松。
一季度油廠榨利虧損,豆油市場供需雙弱
供應方面:一季度國內油廠整體開工低位,豆油供應持續偏緊。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油廠一季度平均壓榨利潤為-25.27元/噸,較去年四季度下降107.1%。壓榨利潤持續不佳,導致國內油廠開工意愿降低。重點油廠一季度豆油產量約348萬噸,較去年四季度縮減18.31%。除受榨利不佳影響外,大豆銜接不暢也是導致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每年4-6月為南美大豆集中供應季,11月至次年1月為北美大豆供應季。海關數據顯示,在國際大豆集中上市前的2-3月及9-10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縮減。另外3月港口大豆檢驗期限延長也令部分油廠出現斷豆停機現象。
需求方面:一季度國內豆油消費量357萬噸,較去年四季度下跌17.55%。1月正值春節假期前后,市場對豆油的消費主要是對備貨庫存的消化,2月春節長假過后,下游尚存補貨需要,同時各地經濟復蘇加快,餐飲需求回暖,帶動豆油消費增加。但隨著階段性補貨需求結束,疊加天氣轉暖,棕櫚油等其他油脂替代消費增加,3月以后豆油需求逐步回歸季節性常態。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豆油平均供需差為-2.91萬噸,同環比均有不同程度走擴,對豆油價格的支撐力度轉弱。
宏觀因素加劇階段內價格波動
因油脂市場具有國際金融屬性,國際宏觀市場出現異動也會傳導至國內豆油市場。一季度宏觀市場對國內豆油的影響主要集中在3月,也是導致一季度豆油價格出現明顯跌幅的重要利空因素。3月上旬市場對美聯儲激進加息預期再起,美元升值導致預期購買力下降,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原油領跌國內外油脂價格。隨后歐美銀行危機令市場避險情緒增強,宏觀利空持續影響下,3月國內豆油價格下滑明顯。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3月全國一級豆油價格由9618元/噸跌至8890元/噸,跌幅7.57%。
二季度豆油價格重心將下移
二季度國內豆油行情重點關注國內供需變化,但宏觀及國際市場的擾動不可忽視。國際市場方面,美國3月CPI報告公布同比增長5.0%,較2月下降1個百分點,核心CPI同比上漲5.6%,2月為5.5%。雖然通脹水平下降,但核心CPI上漲,經濟衰退風險仍存。同時,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顯示,銀行業危機或將導致今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5月美聯儲會議或仍繼續加息。宏觀市場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雖有轉弱,但整體仍偏利空。產區方面看,二季度處于南美大豆上市季及美豆播種期,阿根廷減產及播種期天氣因素或通過提振美豆期價進而支撐豆油原料成本價格。再者,棕櫚油增產季內,市場缺乏持續利多消息,亦難提振豆油市場。
國內供需方面,阿根廷為激勵大豆出口,推出“大豆美元”優惠匯率,疊加巴西大豆集中上市,國內大豆供應充足。油廠因大豆檢驗檢疫周期延長導致的短時斷豆停機現象有望在4月下旬緩解。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近五年大豆進口量顯示,二、三季度的大豆進口量普遍高于一、四季度。據卓創資訊跟蹤調研,近五年來二季度國內壓榨企業平均開工率亦高于一季度,市場對豆油供應寬松預期較為一致。目前處于油脂需求淡季,且天氣轉熱,棕櫚油替代消費增加,豆油消費或增長有限。所以二季度豆油供應增加預期相對更為明顯,將利空豆油市場。
綜上,二季度在宏觀偏空的大背景下,考慮到供需數據、產區天氣及出口政策等因素擾動,豆油價格或波動反復,但供應寬松及需求清淡將令價格承壓,預計二季度國內豆油現貨價格重心下移。
(作者:楊光紅,卓創資訊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