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反森林砍伐法令棕櫚油產業前路荊棘

    2023-04-21
    摘要:

    該法律要求進口棕櫚油必須經過可核實的認證,證明其生產于未被砍伐的土地。有可能對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業務造成巨大沖擊。

    4月20日消息,棕櫚油是東南亞最主要的農產品之一,直到幾年之前棕櫚油還被認為是減少排放的關鍵成分,比如將其用作柴油的添加劑。但隨著許多國家慢慢意識到種植油棕實際在破壞環境,印尼和馬來西亞開始面臨潛在的經濟問題。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出口占全球的88%左右,或相當于2022年不到5,100萬噸全球總出口量中的4,500萬噸。印尼是最大的生產國,該國約4,600萬噸年產量有2,850萬噸被用于出口,而馬來西亞產量約為1,850萬噸,出口量約為1,650萬噸。最大的棕櫚油進口地區為印度、中國、歐盟(其中荷蘭進口量最大)、巴基斯坦和美國。

    菲律賓排名前十,進口量約為115萬噸,其中大約55%來自印尼,其余來自馬來西亞。盡管菲律賓有能力生產棕櫚油,但該國的產量遠低于需求量。根據一行業組織2月報告的數據,即使按照目前的進口水平,該國仍有大約18.6萬噸的植物油缺口,無論是棕櫚油還是其他替代品。

    因此,棕櫚油是一筆大買賣,無論你是在貿易鏈的哪一頭。但正如一位環保人士所言,這筆買賣越來越被認為是“顯而易見,又被視而不見”的事。

    最近的兩項事態發展有可能對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業務造成巨大沖擊,同時也可能使菲律賓提高國內棕櫚油產量的任何目標落空。最大的打擊是歐盟一項新的反森林砍伐法,該法律要求進口棕櫚油必須經過可核實的認證,證明其生產于未被砍伐的土地。

    這幾乎會影響馬來西亞所有的棕櫚油出口供應以及大部分的印尼供應,因為現有的認證機制會失效,如可持續棕櫚油認證(RSPO)。根據歐盟的法律,向歐盟銷售商品的公司提供盡職調查聲明和“可核實”的信息,證明其商品不是在2020年之后被砍伐的土地上種植的。

    馬來西亞抨擊歐盟新法規對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不公正

    4月20日消息:馬來西亞周四表示對歐盟禁止進口與森林砍伐有關的商品的法律感到失望,擔心對歐盟的棕櫚油出口受到打擊。

    周三歐洲議會批準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要求向歐盟銷售商品的公司提供可核實的信息,證明其商品不是在2020年后砍伐森林的土地上生長,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該法律將適用于大豆、牛肉、棕櫚油、木材、可可、咖啡、橡膠、木炭,以及包括皮革、巧克力和家具在內的衍生產品。

    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表示,這項法律提高了馬來西亞棕櫚油行業的成本,對其出口設置障礙。棕櫚油是馬來西亞出口收入的主力軍。

    馬來西亞種植業和商品部部長法迪拉·優素福在一份聲明中說,歐盟的這項(法律)不公正,主要是為了保護歐盟國內油籽市場,因為歐盟市場的效率低下,無法與馬來西亞的高效以及高產的棕櫚油出口相競爭。他說,馬來西亞正在與印度尼西亞合作,考慮對該法律作出適當的回應。他補充說,馬來西亞仍然愿意與歐盟會談,以解決對該法規的擔憂。

    馬來西亞表示,該法律將特別影響到小農戶,因為他們將無力承擔合規成本。在馬來西亞,小農戶占26%,或大約150萬公頃的油棕櫚種植面積。在全球范圍內,有700多萬小農戶以種植棕櫚油為生,并依靠這種商品來擺脫貧困。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