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櫚油長期需求不容樂觀

    2023-04-26
    摘要:

    短期利多因素對盤面有一定支撐,價格或以區間調整為主。長期來看,棕櫚油將逐漸演變為供強需弱格局,價格重心或逐步下移。

    期貨日報

    昨日,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盤中大幅下跌,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滑,并觸及約一個月低點。

    “近期棕櫚油行情變化多集中在需求端的擾動,一方面,印度洗船事件為盤面帶來了壓力;另一方面,市場對于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到來從而降低國內需求的擔憂則進一步加速了盤面下滑。”國聯期貨農產品事業部分析師姜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根據新加坡、日本等海外經驗,第二波疫情的波及范圍預計很大概率將小于第一波,短期情緒釋放后,棕櫚油將回歸基本面。從相關因素的梳理來看,目前處于短多長空的局面。

    據國海良時期貨油脂分析師孫嘯介紹,開齋節后市場延續了產地未來供需轉寬松的交易邏輯。馬來西亞午市24℃棕櫚油5、6、7月船期現貨報價分別為995美元/噸、930美元/噸、862.5美元/噸,整體相比上一個交易日均有20美元/噸左右的下跌。巨大的back結構也顯示出市場對東南亞地區棕櫚油食用需求轉入淡季以及印尼可能放松DMO出口限制的擔憂。產地供需偏寬松的預期在印尼GAPKI公布2月份產量后得到強化。數據顯示,印尼2月份棕櫚油產量高達425.2萬噸,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僅環比1月微降0.9萬噸,降幅遠低于平均季節性減量。目前產地已步入增產季,在馬來西亞擺脫洪水擾動后,產區未來整體產量可能非常可觀。

    “3月份馬來西亞出口大增,庫存超預期下降至167萬噸,不過,4月份馬來西亞出口驟降,齋月節備貨結束、主要進口國植物油供應充足,印度3月棕櫚油庫存仍有59萬噸,植物油庫存則繼續增高至345萬噸,充足的庫存和競爭油脂的影響或將沖擊印度對棕櫚油進口。”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表示,檢驗機構AmSpec數據顯示,馬來西亞4月1—25日棕櫚油出口量為92.7萬噸,環比下降18.4%。然而棕櫚油已經步入季節性增產周期,據SPPOMA數據顯示,4月1—1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增加22.5%,產需結構呈寬松趨勢。不過,4月份處在復產初期,且今年4月份工作日較少,產量預計在150萬噸以下,4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預計開始小幅度累庫,且隨著復產利多增強和出口前景不佳持續,后期馬棕繼續面臨累庫壓力,棕櫚油行情或維持承壓回調走勢。

    需求方面,孫嘯稱,印度SEA數據顯示,3月份印度食用油進口113.56萬噸,處于季節性中性位置,其中棕櫚油進口量高達72.8萬噸,占比突出。但是其國內食用油峰值庫存問題仍未解決。截至3月末,其食用油總庫存依舊在344.7萬噸,未見回落。根據目前已經走負的國際豆棕差,預計4—6月國際棕櫚油進口需求大概率出現萎縮。

    此外,國內方面,郭文偉表示,國內棕櫚油近月進口嚴重倒掛,遠月有所修復,近月進口偏低,遠月買船有所增加。海關數據顯示,3月進口39萬噸,國內棕櫚油4—6月進口量預估分別在35萬、45萬、40萬噸。目前國內棕櫚油港口庫存仍處在歷史同期高點,截至4月25日,庫存為85萬噸,連續4周下降,隨著氣溫升高及棕櫚油消費進一步好轉,需求有望回升,國內棕櫚油繼續呈現去庫走勢。

    展望后市,孫嘯認為,短期連盤棕櫚油仍將隨油脂整體弱勢運行,有下破可能。5月份東南亞天氣值得關注,目前已有少雨跡象,泰國最為明顯,印尼次之。如果出現持續干燥天氣,產區增產節奏將被打破,屆時,棕櫚油有望相對抗跌。

    不過,在姜穎看來,短期棕櫚油尚存利多因素支撐。國內貿易商進口利潤深度虧損,5月船期頻現洗船,進口到港數量將明顯減少。在此基礎上,隨著天氣升溫,棕櫚油消費季節性回暖。第二輪疫情雖可能有影響,但無法改變消費逐步恢復的大勢,國內庫存短期內仍可能加速去化。長期市場對于未來供應充裕的預期基本一致。天氣情況有所好轉,馬來西亞與印尼步入增產周期,供應增加而出口需求較差,未來產地存在累庫預期。與此同時,國際豆棕FOB價差處于歷史極低負值,棕櫚油價格喪失競爭優勢,在豆油、菜油未來存在集中供應壓力的情況下,棕櫚油長期需求不容樂觀。

    “綜合來看,短期利多因素對盤面有一定支撐,價格或以區間調整為主。長期來看,棕櫚油將逐漸演變為供強需弱格局,疊加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偏弱,價格重心或逐步下移。”姜穎說。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