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五一”假期之前,國內菜油、菜粕期貨走勢分化明顯。其中,菜油已經跌破今年3月下旬的低點,期貨主力2309合約跌至8000元/噸一線;菜粕則偏強上漲,期貨主力2309合約價格上漲近8%,一度站上3000元/噸大關,呈現粕強油弱的格局。與此同時,國內陳菜籽價格偏弱運行,新菜籽零星上市,市場仍在等待新菜籽集中上市。
“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豐產,菜籽自2022年11月以來大量進口至我國,目前我國菜粕和菜油庫存相對充足。近期菜系中油粕價格走勢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各自階段性供需節奏不同。”方正中期期貨飼料養殖研究中心總監王亮亮表示,此外,受全球經濟預期衰退的影響,原油帶動整個大宗商品價格重心下移。同時,印尼DMO政策調整打壓馬棕跌至近半年低位,美豆價格走弱以及我國豆油供應趨增等多重因素共振導致豆油價格下挫,并且這些利空因素仍在發酵。
“菜粕持續反彈主要受臨池豆粕的帶動。”王亮亮告訴記者,受到港口檢驗等因素的影響,大豆到港量增加,但流入油廠的數量偏低,這使得華北及東北地區油廠大豆開機率偏低,豆粕庫存持續下跌。然而,“五一”假期前,下游養殖企業階段性備貨對豆粕的需求較為旺盛,因而豆粕現貨價格和近月基差均出現迅速回升。“豆粕和菜粕均為飼料中的蛋白補充成分,二者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豆粕價格拉漲帶動菜粕價格出現持續性反彈。”他分析說。
平安期貨研究所所長李晨陽認為,目前菜油基本面依然偏弱,供大于求格局明顯。供應方面,因為進口菜油持續到港,疊加壓榨廠開機率偏高,菜油不斷累庫。據最新統計的船期預報,4—5月,每月菜籽到港量將在65萬噸以上。同時,歐洲菜籽和我國菜籽將上市,后期菜籽整體供應仍然寬松。需求方面,由于多個國家的生物柴油政策執行不及預期,對植物油消費增長速度并不會像之前那么高,而且美國銀行業危機尚未完全結束,宏觀層面的利空沖擊延續,從原油到植物油都受到這一利空因素的影響。
“雖然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菜粕將迎來傳統消費旺季,但與菜油相比菜粕供需格局明顯偏緊。”李晨陽告訴記者,近期菜粕整體出貨量增加,而菜粕全國庫存持續去化,與菜油持續累庫形成鮮明對比。另外,當前菜粕與豆粕價差仍處于高位,替代效應明顯,全國菜粕庫存仍處于低位,給菜粕價格帶來較強支撐。
“五一”假期期間,菜粕、菜油現貨市場報價不多。“假期后,國內菜油與菜粕分化格局仍將延續。菜油需求未有亮點,需求不振導致價格缺乏上行驅動。”據李晨陽分析,供應方面,全球菜籽豐產預期較強,隨著新季菜籽上市臨近,加上進口菜籽和菜油到港,菜油供應寬松,持續累庫利空菜油市場。
“與菜油不同的是,菜粕逐漸進入消費旺季,需求端支撐較強。”李晨陽介紹,菜粕庫存不高,后期菜粕港口庫存供應或持續偏緊,給菜粕現貨市場帶來明顯支撐。進入5月,下游水產養殖行業復蘇態勢漸起,終端采購量或小幅走高,在菜油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油廠挺粕意愿或更強。“供應端及需求端均對菜粕價格存在支撐,預計假期后菜粕價格偏強運行。對菜系來說,可延續多粕空油的策略。”
“全球主要出口國的菜籽收獲期大多集中在下半年,大量出口供應期為11月至次年5月。就加拿大及俄羅斯兩國出口潛力情況看,我國菜籽、菜油大量到港將持續到5月,5月中旬至10月則是全球菜籽供應青黃不接的階段,屆時我國菜籽進口到港量將逐步減少,菜油供需也將從寬松轉向平衡,菜油將成為三大油脂中走勢最強的品種。”王亮亮表示,“五一”假期后,菜油短期供應依舊偏多,無明顯的上漲動力,暫不建議做多,但可考慮做空豆油和菜油價差的機會。
“在菜籽供應增量遞減的情況下,菜粕供應也將減少,而隨著天氣轉暖,淡水養殖對菜粕的需求將大幅增加。”王亮亮認為,就目前菜籽到港情況和菜粕庫存看,預計從7月開始菜粕供應將逐步收緊,屆時菜粕將逐步走強。此外,由于5月中上旬大豆大量到港并將流入油廠,遠期豆粕報價偏低將拖累菜粕走勢,短期菜粕利空恐難有效釋放,可考慮做空豆粕和菜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