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后油脂油料板塊集體上漲,是反彈還是反轉?

    2023-05-08
    摘要:

    國內油脂油料板塊在情緒企穩后,在節后迎來了一波上漲。油脂整體供需格局改善下,價格上方壓力仍存,當前基本面仍不支撐油脂油料價格持續上漲。

    廣州期貨

    五一期間在宏觀方面利空影響下,國際原油價格大跌5%,外盤油脂油料價格小幅跟跌。但隨后在美聯儲加息落地,且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外圍利空階段性出盡后,大宗商品市場情緒緩和。同時,在國內宏觀經濟及餐飲消費的走好帶動下,國內油脂油料板塊在情緒企穩后,在節后迎來了一波上漲。其中棕櫚油在國內持續去庫及產地庫存偏緊下,表現最為強勁,較節前價格漲幅達3%以上,并且帶動其他油脂價格上行。那么本輪上漲是代表著油脂正式反轉,或者僅是短期的反彈呢?

    一、短期棕櫚油產地庫存修復仍存憂,但未來產量將呈現季節性恢復

    從產地馬來以及印尼的官方數據來看,在齋月油脂消費旺季的影響,疊加一季度仍處于減產周期,兩國棕櫚油庫存均持續下滑,大幅低于往年均值水平,因此對近月價格構成支撐。根據馬來MPOB數據,3月份產量128.8萬噸,環比增3萬噸左右;3月份庫存167萬噸,環比減少44.6萬噸,產量和庫存均為歷史同期偏低水平。5月10日4月份MPOB報告即將公布,多家機構預估馬來棕櫚油4月期末庫存或降至11個月來最低水平,疊加黑海協議的不確定性,導致BMD馬棕日內一度漲超5%,對國內近月價格構成支撐。但二季度馬棕將進入季節性增產周期,供給端預計逐步恢復。而印尼在5月也對出口政策進行了調整,將DMO散油的配額比例從1:6降至1:4,國內市場義務從45萬噸下調至30萬噸,但放寬了包裝油的出口系數,并將2月凍結的300萬噸左右的棕櫚油配額分配到未來9個月,整體來看印尼棕櫚油出口是放寬了。同時從需求來看,主要消費國中國和印度國內油脂庫存偏高,豆棕FOB價差持續倒掛,棕櫚油進口利潤不佳,也抑制消費國的棕櫚油進口需求,產地棕櫚油在產量恢復及出口需求下滑預期下,后續重新累庫也是必然趨勢。

    二、4月份國內大豆緊缺開機不及預期,5月供應預計恢復

    國內4月份由于過關受阻及卸港緩慢下,存在到廠偏慢的情況,造成階段性缺豆,再加上部分油廠停機檢修,大豆壓榨并未如預期恢復,豆油庫存也持續維持低位。但階段性進口大豆供給壓力并未消失,隨著到港問題緩解以及當前油廠陸續開機,大豆及豆油供應偏緊問題將逐漸改善。從國內進口數據來看,3月份國內進口大豆685.3萬噸,環比減少2.7%,但要高于前期預估值。2023年1-3月國內累計大豆進口量為2302.4萬噸,同比增加273萬噸,增幅13.5%。同時,4-6月份到港量仍然較大,據機構預估,4月大豆到港預估為780萬噸,5、6月份預計均會維持在1000萬噸左右的到港量。從最新油廠開機及壓榨數據來看,已經在陸續恢復,截至5月5日,主要油廠開機率已回升至63%,周度壓榨量增加至187萬噸,較前一周增6.3%。隨著五一假期的結束,也將進入豆油的消費淡季,同時在氣溫回升及豆油與競品油脂價格不存在優勢下,有利于棕櫚油的替代需求。因此,在5月份豆油供應偏緊緩解,需求偏弱下,整體供需格局將得到改善,豆油庫存也有望繼續增加。

    三、三大油脂庫存仍較高,油脂供需較平衡

    雖然在下游餐飲等消費的持續好轉下,油脂總庫存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仍維持往年同期高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今年油脂油料端進口供給的大幅增加。從油料端進口來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11 -12月我國進口菜籽102萬噸,23年1-3月166萬噸,同比增幅達342.7%;1-3月進口大豆累計進口2302萬噸,同比增加13.45%,同時二季度進口仍將維持高位。從油脂進口來看,23年1-3月份棕櫚油累計進口101萬噸,同比增274%;菜油1-3月份累計進口48萬噸,同比增65.5%。

    綜合來看,短期在宏觀市場情緒緩和、原油走強、黑海協議不確定性仍存及產地庫存偏緊驅動下,帶動內盤油脂反彈。但在油料端供應預計修復,油脂整體供需格局改善下,價格上方壓力仍存,當前基本面仍不支撐油脂油料價格持續上漲。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