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漲根基不牢,業內人士不看好油脂反彈的持續性

    2023-05-10
    摘要:

    本輪反彈中連棕領漲,主要源于馬棕4月供需數據偏緊的預期。因宏觀和基本面的壓制依然存在,受訪人士對油脂此輪反彈的持續性并不樂觀。

    期貨日報

    油脂板塊間走勢分化明顯 棕櫚油連續多日領漲

    五一節后,油脂上演“大逆轉”,在節后開盤一度全線跌破前低支撐后,國內三大油脂期貨價格隨即反轉走高,增倉上行。三個交易日,豆油主力合約最高漲幅5%或372個點,棕櫚油主力合約最高漲幅8.3%或558個點,菜籽油主力合約最高漲幅7.1%或553個點。昨日,三大油脂價格集體回落,豆油率先回吐漲幅,棕櫚油抗跌。油脂品種間走勢有明顯分化,從板塊內強弱表現上來看,棕櫚油明顯強于菜油和豆油。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此輪反轉過程中,市場風格不斷變化,領漲品種從豆油切換到棕櫚油,領漲月份從主力轉換到近月,反映了市場交易邏輯改變。

    據光大期貨分析師侯雪玲介紹,五一餐飲業火爆,美團預測五一堂食訂座率同比2019年增長205%,市場對油脂消費預期樂觀,確認了油脂大消費基調,且認為節后油脂將迎來補庫需求。“因海關對大豆檢驗要求增加、檢驗頻度增加,大豆通過慢,供應壓力后移,市場擔憂豆油產量或不及預期,豆油累庫放慢甚至去庫。”侯雪玲表示,但隨后咨詢機構數據顯示大豆壓榨保持較高水平,豆油庫存加速攀升,豆油緊張邏輯證偽。

    “受到需求表現不佳及后期大豆高到港帶來的累庫趨勢壓制,豆油整體一直是不溫不火;菜油整體受到需求難以消化供給的壓制,前期表現弱勢但在加拿大題材出現后反彈迅猛。相比之下,棕櫚油在產地及國內持續去庫的加持下,表現最為亮眼,也是本輪油脂上漲的領頭羊。”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石麗紅表示,此次油脂反彈較為凌厲,棕櫚油連續幾日出現3%以上的漲幅,一點都不拖泥帶水,一定程度反應了前期超跌后的市場心態。

    記者了解到,本輪反彈中連棕領漲,主要源于馬棕4月供需數據偏緊的預期。

    上周五主要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馬棕4月產量不及預期,馬棕4月庫存環比可能大幅下降,進一步支撐了馬棕及連棕盤面的反彈。

    據新湖期貨分析師陳燕杰介紹,4月馬棕出口環比顯著下降19%—20%,主因國際棕櫚油近期的價格優勢相比豆油及葵油大幅縮窄,導致國際需求減弱。

    “前幾日彭博、路透預估4月馬棕產量130萬噸,環比幾乎持平。出口預估120萬噸,環比減少19%。庫存預估151萬—153萬噸,相比3月庫存167萬噸下降比較明顯。但上周五到周一,大華繼顯及MPOA給出的4月全月產量環比減幅更大,MPOA預估環比減8%。”陳燕杰表示,若產量預期兌現,4月馬棕庫存或僅140多萬噸,已經是歷史極低庫存水平,庫存環比減幅可能15%左右。

    “4月馬棕產量偏低主要在于當月假期較多,工作日偏少。因馬來種植園的印尼工人要返鄉慶祝開齋節,通常開齋節當月馬棕產量環比數據有偏低傾向。今年印尼開齋節假期從4月19—25日,且隨后是國際勞動節假期,預計因此印尼工人返鄉偏慢導致當月產量環比降幅較往年更大。”陳燕杰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個品種表現強弱與各自的國內外供需、消息面有直接關系,階段性的宏觀企穩及情緒修復也是此輪油脂反彈的重要前提。

    “外圍市場尤其是美國經濟衰退及風險事件的擔憂情緒緩和,令原油及國內商品短期偏強,是國內油脂反彈的重要環境因素。”陳燕杰表示,上周五晚間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等數據全面超預期。此外,耶倫也在敦促國會提高聯邦債務上限。這些消息,從邊際上緩解了因美國銀行業危機、債務上限到期、短期較差經濟數據帶來的美國經濟低迷及衰退擔憂,國際原油隨之止跌回升。

    陳燕杰認為,綜合宏觀環境(歐美經濟衰退預期、美國銀行業危機、美國債務上限等),考慮巴西大豆賣壓有所減輕但仍將持續、美豆新作目前播種順利、棕櫚油產地處于季節性增產季、歐洲新菜籽上市等因素,油脂本輪可定義為反彈。

    上漲根基不牢 業內人士不看好油脂反彈的持續性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因宏觀和基本面的壓制依然存在,受訪人士對油脂此輪反彈的持續性并不樂觀。

    “從基本面來看,在油脂供應改善傾向較強的背景下,我們預期油脂很難具備持續的上行基礎,此輪超跌反彈或難持續太久。”石麗紅表示。

    在侯雪玲看來,國內油脂需求好于2022年,但不及2021年,且5—6月是消費淡季,市場對于需求不宜過分樂觀。而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油脂整體也將進入增庫周期,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入增庫周期已是事實,這也將抑制油脂反彈空間。

    對此,陳燕杰表示,從國際棕櫚油產地看,目前是季節性增產季,中期產地庫存趨向回升。但當前馬棕庫存很低,馬棕供需轉為充裕預計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產地棕櫚油連續幾個月的去庫是建立在1—4月產量偏低的基礎上,但在倒掛的豆棕價差及主需求國高庫存帶來的并不算好的出口前景下,后續產地庫存累庫傾向較強。”石麗紅表示。

    記者了解到,1—2月為棕櫚油傳統低產期,3月馬來西亞出現洪澇,4月下旬則有開齋節的擾亂,過去幾個月馬棕產量表現不佳導致了棕櫚油的連續去庫。然而,開齋節后棕櫚油一般有著超于正常季節性的產量表現。

    “鑒于開齋節處于4月下旬,預計馬棕5月全月的產量環比增幅可能還會更高,這預計將為馬來西亞帶來顯著的累庫壓力,不利于產地報價及棕櫚油期價的持續上行。”石麗紅稱。

    同樣,在侯雪玲看來,國內未來兩個月油脂市場累庫為主,大豆檢驗只影響大豆供給的節奏但不會消化供應壓力,根據船期初步推算,5—6月國內大豆月均到港950萬噸、油菜籽月均到港50多萬噸、油脂直接進口月均30多萬噸,那么油脂單月供應在230萬噸以上,超過了2021年5—6月220萬噸平均消費量。

    “從國內油脂庫存走勢來看,國內菜油庫存從年初以來早就已經進入累庫狀態。截至5月5日,華東菜油庫存34.75萬噸,周比增19%,同比增75%。隨著巴西大豆到港帶來壓榨整體回升,豆油的累庫趨勢也已經比較明顯,截至5月5日,國內豆油商業庫存78.99萬噸,雖同比下滑,但周比增近10%,已連續三周累庫。后期從庫存季節性角度來看,整體累庫傾向也較為明顯。”石麗紅表示,目前唯一呈現庫存下滑的油脂是近月進口不太足的棕櫚油,但產地棕櫚油有望在開齋節后開啟累庫,帶來遠月棕櫚油進口利潤改善及新增買船。

    在陳燕杰看來,增庫確實會限制油脂反彈空間,但國內油脂油料多數進口為主,成本端原料的供需及價格的變化對油脂行情的影響要更大一些。后期,市場需關注巴西大豆貼水是否進一步反彈,美豆新作面積預期,國際棕櫚油產地累庫情況及國際菜油葵油價格變化。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宏觀風險并沒有完全消散,全球經濟預期、美高利息對大宗商品需求傳導等影響或更大。

    “在宏觀風險尚未釋放完全,市場隨時可能重新聚焦宏觀風險,且油脂整體供應改善的背景下,油脂并不具備持續性反彈的基礎,后期漲勢預計放緩。”石麗紅稱。

    基于以上判斷,業內人士不看好油脂反彈的持續性和高度。在侯雪玲看來,每次反彈乏力都是空單入場機會,合約上建議選擇遠月合約,品種中首選豆油。待供需報告發布后可擇機考慮棕櫚油空單及菜棕價差做擴。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