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消息:私營咨詢機構對沖點全球市場公司(hEDGEpoint)稱,近幾周巴西大豆基差持續大幅下跌,因為產量龐大的大豆收獲上市,農戶前期銷售步伐遲緩,出口物流瓶頸,以及中國需求遲緩。
該公司的動物蛋白分析師佩德羅·施奇表示,過去幾年來,那些囤貨惜售的巴西農戶往往能賣出更高的價錢,以2022年為例,那些等到12月/1月才定價的農戶賣出了更高的價格,所以農戶就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覺得留著大豆越久越好。所以到今年1月和2月份,農戶仍然不愿賣出大豆,即使那時分析機構已經預計今年巴西大豆產量不低于1.5億噸。到了三四月份,巴西農戶需要支付賬單,而且幾乎沒有倉儲空間存放有望豐產的二季玉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大豆價格下跌,農戶也不得不出售。由于前期預售數量偏低,導致當前形成了買方市場。
在巴西大豆走低的情況下,傳統買家-中國并不急于采購,進一步強化了看空氛圍。中國出臺政策來降低豆粕在飼料配方中的比例,旨在降低豆粕需求,減少進口依賴。
就巴西大豆產量規模而言,施奇表示,今年巴西大豆豐收已成定局,雖然各家分析機構的預測有高有低,但是大多位于1.53-1.54億噸或更高水平。
雖然市場一直在談論中國需求放慢,不過事實是,中國購買的大豆數量與2021年差不多。今年巴西大豆增產,有更多大豆需要出售。市場預計2023年中國飼料產量與2022年相當,意味著中國可能會多買一些大豆,但是中國降低飼料配方中的豆粕用量,而且今后還會繼續減少這一用量,因此中國需求不太可能大幅增加。盡管巴西大豆價格大幅打折,會吸引一些短期的采購興趣。
由于很多理由可能促使巴西農戶在短期內繼續出售大豆,大豆基差面臨進一步下跌的壓力。一個原因是賬單。大豆種植成本很高,農戶從5月和6月開始需要支付部分賬單;另一個原因是物流,巴西沒有足夠的儲存和出口能力來同時裝運產量龐大的大豆和二季玉米。在6月份二季玉米收獲上市前,農戶需要賣出一些大豆,為玉米騰出空間。
此外,4月份巴西大豆出口低于預期,因為受公共假期和中國采購興趣不高的影響。這就導致今年大豆出口季節延長,從而可能和其他作物的出口高峰期重疊,加劇下半年大豆與玉米、豆粕和糖競爭出口能力。
不過隨著二季玉米開始收獲,巴西農戶可能優先銷售玉米。雖然目前兩者價格對農戶來說都不算高,但是玉米絕對價格更低,而且巴西玉米市場流動性較差,因此留著玉米不賣的吸引力不大。另外,雖然大豆價格已經下跌,但是今后玉米價格也可能下跌。如果天氣正常,美國玉米有望豐收;相對大豆而言,巴西玉米面臨美國的競爭更加激烈。美國玉米的收獲期僅比巴西晚了兩三個月。
綜上所述,巴西大豆基差還將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因為農民需要出售大豆來支付賬單,為玉米騰出空間,而大豆需求并沒有明顯的改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