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豆延續振蕩偏弱態勢,短期國產大豆缺乏利多刺激

    2023-05-12
    摘要:

    預計5月中下旬巴西大豆基差會逐步止跌反彈,7—8月全球大豆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情況,美豆也有可能在三季度出現一波反彈。

    期貨日報

    近日,美豆延續振蕩偏弱態勢。5月8日,豆一日盤跌破5100元/噸整數大關,后面連續三根陰線將此前漲勢回吐大半,又跌回5000元/噸之下。市場人士表示,整體來看,市場對于大豆價格的信心十分有限。

    “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國際市場大豆供應趨于寬松;另一方面,我國4—6月大豆到港量預期較大。不過,國際市場與國內大豆市場更多的是階段性的供應寬松,真正迎來下跌可能還要等新作美豆甚至下一季南美大豆豐產兌現。”方正中期期貨大豆分析師王亮亮告訴記者,雖然國際大豆市場短期供應充足,但三季度末預計青黃不接。去年受拉尼娜影響,一二季度巴西大豆大幅減產、二季度美國大豆產量下降,使2022/2023年度美豆價格重心整體維持在1400—1550美分/蒲以上并堅挺運行。隨著拉尼娜強度的轉弱,今年收獲期巴西大豆大幅增產,國際大豆市場價格略顯疲態,但也沒有出現持續下挫的情況。

    王亮亮表示,在巴西降價出口的同時,全球主要進口國包括阿根廷和美國都增加了巴西大豆需求,巴西大豆出口潛力是不足以持續滿足全球市場高需求的,結合往年出口銷售進度來看,預計5月中下旬巴西大豆基差會逐步止跌反彈,7—8月全球大豆有可能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情況,而7—9月正是美國大豆的關鍵生長季,如果出現天氣炒作,那么美豆期貨價格也有可能在三季度出現一波反彈。

    國內方面,據徽商期貨大豆分析師劉冰欣介紹,事實上,近兩日大豆基本面并未有大的變化。三四月中儲糧有三輪國產大豆增儲,但收購量依然相對有限,疊加下游市場消費寡淡,因此豆一期貨價格自3月上旬以來下跌逾500元/噸。不過,隨著目前市場可流通的大豆現貨愈發稀少,國儲輪庫拍賣尚未恢復,而當前持糧主體手中剩余庫存亦不多,短期價格下跌動能大大減弱。

    “事實上,近期國產大豆自底部小幅提升,部分地區高蛋白大顆粒優質糧源緊俏,價格有小幅上漲跡象,但整體幅度不大。”國聯期貨大豆分析師徐亞光表示,目前,綏化海倫地區已有企業開始收購高蛋白大豆,蛋白含量41%,凈糧收購價格在2.6元/斤。內蒙古地區也有部分大型收購主體介入,扎蘭屯油廠收購價格為2.15元/斤。當前豆粕價格上漲,國儲收購暫停,導致豆瓣、塔漏等價格也開始回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原糧消耗渠道,對于緩解市場余糧壓力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多地新季大豆種植陸續開始,春播展開也點燃了市場對天氣炒作的熱情。隨著國家多部門深入產區實地調研,市場對深加工企業的補貼政策呼聲日漸高漲,期貨盤面走勢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政策層面的引導。

    劉冰欣表示,從國產大豆的季節性走勢來看,過去十年來,豆一5月是上漲次數最多的月份,主要是5月一般為青黃不接的時間節點,每年國儲收購結束一般都是在4月末,而輪庫拍賣則大概率是在6月中下旬開始,因此在這個空窗期往往是易漲難跌。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去年國內大豆主產區種植面積大增使產量大增,在全球油料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即便國儲收購了很多大豆,目前的余糧仍較往年要多得多,下游無法消化的過剩部分,只能靠下跌來去庫。

    值得注意的是,5月大豆到港量為918.8萬噸,較上月預報的734.3萬噸到港量增加184.5萬噸,環比變化為25.13%,較去年同期770.5萬噸的到港船期量增加148.3萬噸,同比變化為19.25%。因此,今年1—5月大豆到港預估量為3642.4萬噸,去年同期累計到港量預估為3281.1萬噸,增加361.3萬噸。對此,徐亞光表示,進口豆量預計繼續增加,但階段低位仍需謹防海關檢查時間延長,以及黑海糧食不確定性給市場帶來的波動。

    劉冰欣認為,從消費端來看,每年的端午過后是南方豆制品的消費淡季,因此需求難有支撐亮點。從供給端來看,目前美國大豆播種進度為近10年來最快的一年,出苗率也高于去年和五年均值,觀察美國天氣,未來兩周干燥涼爽的天氣適宜作物播種出苗。因此,短期國產豆無利多刺激,預計大豆繼續在5000元/噸附近維持振蕩走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