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期貨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 年出現一次。科學家通過對全球氣候的研究認為厄爾尼諾不是一個孤立的自然現象,它是全球性氣候異常的一個方面。
厄爾尼諾一般始發于5-8月,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主要影響區域是東南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中國。從降雨情況來看,一般會導致東南亞干旱、澳大利亞干旱、印度干旱、巴西(北部少雨,中南部降雨過多)、中國(北方少雨、南部多雨)。
自195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過兩次強厄爾尼諾事件,分別為1982-1983年以及1997-1998年,1997-1998年強厄爾尼諾事件為例,至少造成2萬人死亡,全球經濟損失高達340多億美元,期間全球許多國家都發生了嚴重的旱澇災害,導致全球糧食減產20%左右。
厄爾尼諾對油脂油料市場的影響
今年三季度厄爾尼諾發生時,正值美國大豆的種植、開花和灌漿期,有助于提升降水量,對大豆的開花與灌漿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提升大豆單產,對價格形成利空。
根據市場對于近70年16次覆蓋美豆生長期的厄爾尼諾事件的統計,美豆單產同比增長的有12次,同比下降的僅4次,由此可初步判斷厄爾尼諾對于美豆的單產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過多的降水有可能會導致內澇,影響播種,如2019年上半年美豆生長期的過度降雨,對年產量同樣產生的不利影響。
夏季發生厄爾尼諾,美豆基本上以增產為主,在6-7月份之后發生厄爾尼諾對單產增加更加明顯。比如1986年、1994年和2004年,美豆單產較5年平均增加11%、21.19%和13.32%。對于跨年度厄爾尼諾看,1987年美豆單產比5年平均和上年度增產10.64%和1.80%。2002年僅有的一次單產下滑,主要是播種進度較低導致的。
總體而言,由于厄爾尼諾造成美國和南美降雨充足,整體上增產的概率較大,但部分年份可能由于降雨過多造成洪災相反對大豆不利。因此,仍須密切關注月度降雨情況。
厄爾尼諾發生時,東南亞天氣往往干旱,從而影響棕櫚油產量, 1997-1998年全球發生嚴重厄爾尼諾現象,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在1998年減產8.2%,2002-2003年、2006-2007年、2009-2010年、2015-2016年、2019年厄爾尼諾時期,馬來西亞棕櫚油小幅減產或者產量增速明顯放緩,棕櫚油價格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但由于棕櫚油開花結果壓榨的長周期,干旱對棕櫚油單產的影響一般滯后半年左右,從2007年到2014年的馬來西亞單產數據來看,厄爾尼諾指數與棕櫚油月度單產關系走向波動趨勢一致,在厄爾尼諾發生到消退后的半年左右棕櫚油的單產才會有明顯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