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消息:截至2023年5月19日當周,全球油籽價格繼續下跌,基準芝加哥大豆期貨逼近去年夏季最低點,主要因為全球大豆供應預期龐大,而全球需求前景因世界主要經濟體面臨衰退風險而陰云密布,特別是頭號進口國中國的經濟數據未及預期,促使投機基金為減少風險暴露而加速減持多單。但是考慮到巴西大豆出口將要季節性達峰,美國大豆生長季節變數猶存,即使長線基本面指向更低價格,但是就短期而言繼續殺跌可能不足取,任何天氣面的波動都可能引發強勁反彈,并圍繞去年夏季低點展開爭奪。投資者們,請繼續綁好安全帶,迎接新一波顛簸。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7月大豆期約報收13.0725美元/蒲,比一周前下跌5.95%。美灣6月船期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3.8225美元,比一周前下跌6.22%。CBOT的7月豆粕報每短噸409.10美元,下跌5.50%;7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47.27美分,下跌4.54%;泛歐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約報收395.75歐元/噸,下跌4.9%;洲際交易所7月油菜籽報收697.40加元/噸,下跌2.17%;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510美元(含33%出口稅),下跌3.23%。周五ICE美元指數報收103.079點,比一周前上漲0.56%。
首先簡要回顧宏觀圖景。
過去一周牽動全球投資者目光的頭條新聞是美國政府隔幾年就要上演一次的債務上限談判。即使兩周后美國政府就可能因為拿不出一分錢而出現史無前例的違約,這也不耽誤政客們繼續把債務上限談判作為舞臺,令人想起莎翁《皆大歡喜》里的那句“世界如同舞臺,人人都是戲子”。也許更像技術官僚的耶倫是個例外。耶倫警告國會,債務上限談判別玩脫了,否則美國經濟真要衰退;與此同時,美國銀行業危機進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打地鼠模式,在基準利率創下2007年以來最高的背景下,銀行業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盡管美國通脹壓力回落,但是美聯儲決策者仍然強硬喊話,讓市場放棄今年就會轉向(降息)的希望。既然西方不亮,投行自然倍加關注東方。任何低于預期的中國數據,哪怕是在增長,也讓投行分析師患得患失,開始擔心擔憂全球經濟疲軟前景可能拖累中國經濟表現,進而影響到中國這個全球頭號大豆(以及原油、金屬等)進口國的需求前景。
正是在上述宏觀背景下,投機基金在大豆期市大規模減持多單,截至到5月16日,投機基金連續四周減持,將大豆期市凈多單從一個月前的13.5萬手降低到區區2萬多手,創下2021年11月以來的最低凈多單。
全球大豆供應將膨脹到創紀錄高點
過去一周多來,美國農業部和國際谷物理事會先后發布了對2023/24年度的供需預期。美國農業部首次預測2023/2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4.1059億噸,同比提高4000萬噸或10.8%;全球大豆期末庫存也將達到1.225億噸,同比激增21.2%。
國際谷物理事會預計2023/2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4.03億噸,較上月上調200萬噸,同比增加3400萬噸或9%,主要原因是南美大豆增產。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6400萬噸,較上月上調400萬噸,同比增加1400萬噸或28%。
巴西大豆出口即將創出年內峰值,下半年將季節性放慢
目前南半球大豆收獲接近尾聲,其中阿根廷大豆收獲接近70%,巴西大豆收獲即將結束。目前基本可以肯定巴西大豆產量將超過1.5億噸,足以抵消阿根廷大豆產量降幅。
5月份巴西大豆出口有望創下1570萬噸的年內新高,因為目前巴西大豆為全球最便宜的供應。5月18日,巴西大豆在帕拉納瓜港口的FOB報價為465美元/噸,遠低于美灣大豆報價為524美元/噸,也低于阿根廷大豆在上河報價514美元/噸。
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周報顯示,截至5月11日當周,美國大豆銷售量為68萬噸,主要為新豆銷售。2022/23年度美國大豆銷售總量為5078萬噸,同比減少14.2%,上周是同比減少13.2%
不過巴西大豆出口很可能即將達峰,因為下個月巴西二季玉米收獲上市,產量有望超過1億噸,下半年巴西港口物流設施將轉向玉米出口。
美國大豆價格跌至10個月新低,為天氣升水埋下伏筆
目前美國大豆播種已經過半,進度遠高于歷史均值,預示著播種面積有可能高于當前美國政府預期。迄今為止美國中地區天氣配合,沒有出現明顯的天氣威脅。美國大豆受旱比例為19%,比一周前減少2%,位于1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這也部分導致芝加哥大豆價格跌至去年夏季以來最低水平,意味著當前價格幾乎不含任何天氣升水。
美國政府干旱監測報告顯示,美國中幾乎所有干旱地區都局限于在種植帶,而當地的大雨有助于減少干旱程度和覆蓋范圍。不過明尼蘇達州的雨下得有點過猶不及,5月10日到14日期間的強降雨達到4到8英寸,把當地原本干旱的農田變成了水澤。總體來說,三個主要大豆生產州的土壤墑情明顯改善,其中伊利諾伊州表層土墑短缺到非常短缺的比例為8%,一周前26%;印第安納15%,一周前13%;衣阿華17%,一周前33%。(數據來周二早上發布的早間信息2)
今年可能(或者已經)出現的厄爾尼諾天氣,對于美豆產量前景總體有利。氣象預報機構Maxar的氣象學家在日內瓦舉行的GrainCom會議上說,今年6到8月的氣象預測表明美國玉米帶將更比正常更加溫暖干燥,而東部玉米種植帶的降水和氣溫預計接近正常水平,對當地農作物有利。
不過,目前距離美國大豆進入關鍵單產形成期還有7到8周時間,意味著有足夠的時間來給大豆市場注入新的不確定性。在投機基金已經連續大舉減持多單后,任何天氣方面的意外很可能成為上行風險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