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5月23日消息;本周二,菜油期貨創下2020年7月初以來的新低。從去年11月以來,菜油期貨振蕩下跌,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
對此,期貨研究咨詢部經理吳菁琛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從去年11月開始菜油持續走弱,主要原因為供應端轉松與宏觀風險擾動加劇的共振。一方面,加拿大2022/2023年度菜籽豐產、黑海運輸協議多次延期,全球菜籽供應趨松,同時大豆、棕櫚油等全球主要油脂原料供應趨松限制植物油價格漲幅。另一方面,美聯儲加息、歐美銀行業危機、俄烏沖突后續等系統性風險疊加之下,歐美經濟衰退憂慮反復擾動大宗商品市場,原油價格波動劇烈限制植物油市場看多情緒。
2022年9—11月是國內菜油供應最為緊張的時期,菜油進口到港維持低位,2022/2023年度加拿大菜籽在11月前到港偏低。后續加拿大菜籽到港逐步增加,國內菜油供應格局逐步轉變,菜油期貨2211-2301合約在此期間走出轟轟烈烈的正套。2022年11月之后,菜籽及菜油進口逐步增加,儲備在Back結構下持續進行雙向輪換和競價采銷,增加短期現貨供應。
“俄烏沖突使得烏克蘭菜籽更多通過陸路銷往歐洲,歐盟2022/2023年度菜籽產量也比上一年度增超200萬噸,產量增加及進口增量,歐盟菜油供應大幅增加。原油價格中樞持續回落,歐盟菜油生柴需求增量未與菜油供應增量匹配,寬松格局下歐盟菜油價格持續回落。歐盟菜油CNF價格率先回落,國外現貨價格回落通過進口利潤傳導到國內盤面和現貨,歐盟菜油報價甚至倒掛于棕櫚油。”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首席分析師石麗紅說。
記者在采訪中也注意到,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俄羅斯菜油對外出口受限,當國內盤面給出進口利潤時國內進口商不斷進口歐盟、俄羅斯非轉菜油。進口利潤打開,國內增加現貨采購,套盤需求增加亦增加盤面下行壓力。
據石麗紅介紹,2023年進口菜籽及菜油維持高位,一季度菜籽月均進口達55萬噸,二季度壓榨廠買船仍較為充足,一季度菜油月均進口亦維持16萬噸較高水平,4月進口菜油甚至達31萬噸,直接發往內陸地區的菜油增加。儲備輪換雖未改變整體供需格局但改變短期供需節奏,近月輪出增加現貨供應。菜油供應端處于高位水平。
“國內菜油供過于求。加拿大菜籽進口到港處于高位,國內油廠開機率同比提升,菜油產量迅速增長。傳統淡季限制國內菜油需求,疊加菜油進口表現強勁,菜油庫存持續增加,基本面表現供過于求,多重利空共振之下,菜油缺乏上行驅動。”吳菁琛說。
當前的需求端情況如何呢?據記者從企業人士處了解,國內菜油需求在春節前后一周有所恢復,然而大部分時間需求處于偏弱狀態,小包裝出貨并不理想。
目前,加拿大2023/2024年度菜籽將進入種植季,加拿大統計局預計2023年加拿大油菜籽種植面積為2160萬公頃,同比增加0.9%,較5年均值低了0.4%。在天氣狀況基本穩定情況下,新季加籽小幅增產預期較強。從庫存來看,截至5月9日,加拿大油菜籽庫存為594.8萬噸,遠高于去年同期的515.9萬噸。“加拿大菜籽新作產量趨增預期以及高位庫存,使得本年度全球油菜籽市場氛圍偏空。”吳菁琛說。
事實上,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豐產,國外價格回落,國內菜油供需在2022年11月之后逐步轉寬松,期貨及基差雙雙回落。
加拿大農業部預估2023/2024年度加拿大菜籽產量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澳大利亞農業部預估其新季產量有所回落,預計全球新季產量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當前歐盟菜油供應整體寬松,FOB報價持續回落,俄羅斯菜油報價緊跟國內,菜油進口利潤為錨,進口利潤窗口間斷打開,國內仍不斷新增進口。“當前澳大利亞菜油進口順暢,需重點關注澳大利亞菜籽進口情況,若順利進口,將對國內菜油造成進一步沖擊。短期市場交易將集中于國內菜油進口數量、中小包裝需求及新季加籽播種情況。”石麗紅說。
展望后市,吳菁琛認為,二季度菜籽到港仍維持高位,菜系品種缺乏持續上行動能,同時棕櫚油產地周期性增產、巴西大豆豐產、美豆新作產量預期增加等供應端利空之下,油脂板塊將持續承壓運行,同時宏觀風險擾動反復沖擊大宗市場,多重因素之下,預計菜油仍將偏弱運行。
“隨著三季度國內菜籽到港逐步減少,菜油進口到港在4月峰值過后也將逐步回落,菜油供應壓力減弱。傳統旺季背景下終端將在三季度逐步為雙節備貨,預計需求將有所恢復,華東菜油庫存在6月逐步進入降庫周期,基差或迎來反彈,單邊上需關注實際消費復蘇情況,特別是中包裝領域的菜豆反替代。在需求未見明顯好轉情況下,預計短期菜油期貨仍將弱勢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