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創農業
2023年內全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不斷增加,加重了市場對于厄爾尼諾天氣影響棕櫚油產量的擔憂情緒。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厄爾尼諾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存在滯后效應,對市場價格的驅動也較為有限。因此下半年需綜合考慮市場宏觀面和基本面形勢,理性看待厄爾尼諾對棕櫚油市場帶來的利多預期。
年內厄爾尼諾發生概率增加
厄爾尼諾是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水出現大范圍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厄爾尼諾發生時,太平洋東岸(南美洲西部)降雨增加,而太平洋西岸(東南亞地區)則較為干旱。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監測,厄爾尼諾現象在今年5-7月發生的概率為82%,6-8月發生的概率接近90%,2023年12月至次年2月發生的概率為93%。可見年內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較大,但強度仍需觀望。在前期市場預計今年棕櫚油增產概率較大的背景下,厄爾尼諾雖然對棕櫚油市場構成一定擾動,但從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綜合分析來看,厄爾尼諾對整體表現偏弱的棕櫚油市場提振或較為有限。
厄爾尼諾對棕櫚油產量及市場的影響
東南亞地區的棕櫚油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90%左右,而油棕的生長與棕櫚果的成熟又十分喜好多雨環境。所以厄爾尼諾發生時,東南亞干旱少雨的氣候一般會對全球棕櫚油的產量造成負面影響。近15年來,在厄爾尼諾發生的三個典型時間段,馬來棕櫚油產量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其中2014-2016年的厄爾尼諾規模較大,期間厄爾尼諾指數峰值達到2.64,馬來棕櫚油產量也出現15年內單月低點。另外,從產量同比來看,2009-2010年厄爾尼諾造成馬棕產量同比下降2%,2014-2016年厄爾尼諾造成馬棕產量同比下降14%,2018-2019年厄爾尼諾造成馬棕產量同比下降13%。(備注:厄爾尼諾指數(ONI)為赤道太平洋區域(5°N-5°S,120°W-170°W)連續三個月的海面溫度與平均溫度的差,若ONI≥0.5(圖1紅框部分),即表明海洋中存在厄爾尼諾現象。)
具體來看,厄爾尼諾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又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在棕櫚果成熟前10個月的花序發芽階段,降雨量會影響雌雄花花序的數量,從而直接影響棕櫚油產量。以2014-2016年的強厄爾尼諾現象為例,厄爾尼諾指數的增強對馬棕產量的負面影響大致存在6-10個月的滯后性(如圖2紅框部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厄爾尼諾現象較強,但馬棕產量同比降幅最明顯的階段是2016年2-11月,而厄爾尼諾指數峰值與馬棕產量同比拐點的出現也存在6個月的滯后時間差。
而從市場反應來看,不論是厄爾尼諾勢頭不斷增強對市場的前期影響,還是厄爾尼諾對棕櫚油產量造成實際損失后對市場的后期影響,都較為有限。同樣以2014-2016年為例,首先,從天氣發生期間對市場的前期影響來看,2014年4月ONI開始超越0,厄爾尼諾出現概率增加,但馬棕期貨價格在2014年3-9月呈現弱勢下滑走勢;之后,10月ONI大于0.5,至2015年6月ONI大于1并迅速攀升,但馬棕期貨價格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處于區間窄幅震蕩狀態。其次,從滯后的產量表現對市場的影響來看,在馬棕產量同比降幅最明顯的2016年2-11月,馬棕期貨價格雖然整體上漲,但兩者的相關性并不強。如在產量同比降幅最明顯的3-5月,馬棕期貨價格整體區間窄幅波動;而在7-12月馬棕期貨價格持續上漲期間,馬棕產量同比降幅實際在收窄,期價上漲主要考慮到需求旺季和減產季先后對市場提供利多。所以,總的來看,天氣(厄爾尼諾)作為影響棕櫚油產量的因素之一,對市場價格的驅動并不十分明顯,且更多是通過滯后性的產量及對實際供需關系的影響來發揮作用。
下半年理性看待厄爾尼諾的利多預期
下半年來看,研究棕櫚油市場需繼續關注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及強度,但也要考慮強厄爾尼諾年對棕櫚油產量和市場價格影響都較為有限的歷史規律。另外,2021年冬季至2023年春季拉尼娜帶來的充沛降水有利于今年棕櫚油單產提升,疊加油棕樹齡黃金期優勢和勞工缺口彌補,產地棕櫚油增產前景依舊較強。所以,在全球經濟衰退壓力較大、基本面產量存支撐但需求無亮點的態勢下,厄爾尼諾對棕櫚油市場的利多預期需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