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能人石漠荒山建綠色產業基地,帶動鄖陽農戶種植橄欖樹近5萬畝

    2022-01-24
    摘要:

    2021年鑫欖源公司營業額9600萬元,自有基地發展到6000畝,帶動農戶種植橄欖近5萬畝。目前,鑫欖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成精深加工工廠

    湖北日報

    20220124/023c4d3fedd60f1214b4a8faec608d06.png

    1月20日,大寒,十堰鄖陽區楊溪鋪鎮楊溪鋪村大尖山。

    種滿橄欖樹的山坡梯田一層層一圈圈,山下寬闊的漢江靜靜流淌。

    “湖面如鏡山如螺。這樣的景色,我總是看不夠。”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瑾艷說。

    朱瑾艷1974年出生,十堰竹山人,大學學的是工藝美術,畢業后做過汽車和酒店生意,后在武漢經營餐飲。

    2015年,她來到鄖陽發展油橄欖產業。在她帶動下,鄖陽農戶種植橄欖近5萬畝。

    因加工廠“吃不飽”而自建基地

    “起初,我是準備做橄欖油加工的。”朱瑾艷說,做餐飲時,發現用橄欖油做菜很受顧客歡迎。調查發現,中國年產橄欖油5000余噸,進口達5.5萬噸,“上世紀60年代,鄖陽就開始種植油橄欖,有產業基礎。”

    2015年6月,朱瑾艷在鄖陽區成立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從意大利引進全自動冷榨生產線,可年產橄欖油1500噸。

    當時,鄖陽橄欖樹種植面積不足3000畝,只能供應生產橄欖油200噸的原料,生產線根本“吃不飽”。

    朱瑾艷決定,自建原料基地。

    她請來一位以色列專家,在鄖陽5個鄉鎮查看土壤、水質,最終選中大尖山。

    大尖山由多座石頭山組成,土層薄、地力差,村民每年從漢江取淤泥,一擔擔挑到山上,堆積成田,才能種一點莊稼。但是,這里日照充足、靠近水源,含砂石的土壤濾水性極佳——這些,正是橄欖樹生長的必需條件。

    2018年5月,朱瑾艷流轉楊溪鋪村1700畝荒山,開始建設東方橄欖園。

    這也是華中首個高標準油橄欖示范基地。

    困難時刻政府助力

    “你瘋了?”聽說朱瑾艷要在石漠荒山上種橄欖樹,家人、朋友都不理解。

    她認準了,率領團隊引種32個品種,選出適合當地的6種橄欖樹;挖機日夜不停,平整山坡;一車車有機肥拉到山上,改良土壤。

    橄欖樹4年試花試果,6年進入豐產期。

    2018年底到2019年,朱瑾艷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員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

    銷路也是一大難題。“許多本地人不知道鄖陽能產橄欖油,更別說外地人。”

    轉機出現在2020年。

    當年初,十堰油橄欖產業被納入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4月,我省在新冠疫情后重啟經濟,國家發改委牽頭協調23個部門、單位,幫助湖北解決特色農產品滯銷問題,十堰橄欖油入選定向采購名單。活動開展2個月,鑫欖源公司賣了7300萬元,存貨銷售一空,產品走進120余家央企、國家部委。

    2021年6月,中央出臺文件,鼓勵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鄖陽區推出“碳林貸”,鑫欖源公司獲3000萬元授信。

    朱瑾艷十分感恩,她說:“困難時刻,政府幫了我。我不是孤軍奮戰。”

    20220124/cf6f6932f6f38411bf0ac57d9ee769ec.png

    讓油橄欖成百姓致富產業

    隨朱瑾艷走進東方橄欖園,遇見孟萬生和幾位村民,他們正給橄欖樹冬季保暖、除草。

    “只要勤快,就有錢掙。”71歲的孟萬生說,自己將4畝多地以每畝600元流轉給公司,平常在基地干修枝、施肥、除草等農活,每天100元,兩項加起來,一年收入近3萬元。

    “公司強大的時候,我們將付出更多。”朱瑾艷介紹,2021年,鑫欖源公司營業額9600萬元,自有基地發展到6000畝,帶動農戶種植橄欖近5萬畝。

    目前,鑫欖源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成精深加工工廠;投資6000萬元,建成國際油橄欖文化交流中心。

    大尖山頂,兩座小木屋開始內部裝修,那是“橄欖民宿”。“從二產做起,回頭做一產,現在發展三產。”朱瑾艷說,要通過“三產融合,特色發展”,把油橄欖打造成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產業。


    相關品牌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