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對話
棕櫚油現在無處不在,可以說是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一種油,不止可以用作各種食品的防腐劑,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比如用在洗發水、化妝品、甚至生物燃料里。棕櫚油之所以應用如此之廣,部分原因是因為油棕果的含油量比其他油料作物高。
在印度,隨著棕櫚油消費愈發普遍,關于其健康影響的爭論也越來越多。人們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棕櫚油飽和脂肪含量高這一點上,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卻夾雜了很多自相矛盾的信息,并且一些說法的背后往往存在利益的驅動。本文將對其中一些人們關切的問題,以及圍繞它們展開的討論進行分析。
印度激增的棕櫚油需求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棕櫚油消費國。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其國內棕櫚油年消費量飆升至約900萬噸。棕櫚油目前占印度食用油消費的40%左右。
印度的棕櫚油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目前該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進口國,進口量從1994年的不到50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最高1000萬噸。印度進口的主要是毛棕櫚油,然后會在國內精煉,而精煉棕櫚油約占進口總量的30%。
印度在世紀之交放開了棕櫚油進口,而在此之前棕櫚油并不是印度人烹飪的主要用油。“上世紀90年代印度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之后,進口廉價棕櫚油來滿足國人的需求變得極具吸引力,尤其是當時本土油料行業由于缺乏投資已經走向衰落,”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食品與健康教授研究員布哈瓦尼·尚卡爾(Bhavani Shankar)解釋說。“主要出口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也在大力開拓印度等新的棕櫚油市場。”
2021年,印度政府啟動了食用油國家使命(National Mission on Edible Oils)計劃,以促進國內,特別是東北地區以及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的油棕種植,目的就是大幅減少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
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國家營養研究所(Indian Council of Medical Research’s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簡稱ICMR-NIN)所長R·赫馬拉薩博士(Dr R Hemalatha)解釋說,油棕更高的出油率讓棕櫚油成為價格最低的一種油。“因此,我們國家也在擴大油棕的種植面積,從而提高植物油產量,減少進口。”
棕櫚油價格低廉,因而成為深受印度貧窮家庭喜歡的一種食用油。截至2019年,印度有約10.2%的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每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9美元。在印度,品牌棕櫚油每升的售價在30到100印度盧比之間(2.6到8.6元),比其他食用油便宜。
“一桶15公斤的棕櫚油賣2550盧比(約合219元),同樣重量的葵花籽油價格大約是2990盧比(約合257元),大豆油則賣2700盧比左右(約合232元),”Nandagudi Oils and Agro Industries首席執行官薩加爾·南達古迪(Sagar Nandagudi)稱。該公司位于卡納塔克邦,主營棕櫚油精煉和批發。
尚卡爾教授說,其他油可能永遠不會這么便宜,但考慮到棕櫚油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讓食物系統中的油類品種保持多樣化。
“這種多樣化也有利于抵御沖擊,”尚卡爾補充說。“我們看到烏克蘭戰爭導致葵花籽油價格飆升,棕櫚油價格也隨之上漲,突然間人們就不太能買得起油了。如果我們的食物系統能夠做到油類品種的多樣化,那么就能對某一種油受到的沖擊進行緩沖。”
膳食健康爭論:棕櫚油、紅棕櫚油與維生素A
在印度,棕櫚油常被譽為治療維生素A缺乏癥的全能型食物。維生素A可以改善視力,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支持骨骼健康。缺乏維生素A在發展中國家和印度的學齡前兒童中很常見。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發育遲緩和失明。
類胡蘿卜素是一種賦予了植物、水果和蔬菜鮮艷色彩的色素,其中的β-胡蘿卜素可以在人體中轉化為維生素A。從油棕果肉中提取的毛棕櫚油在未加工前含有500-700ppm的β-胡蘿卜素,但傳統精煉過程會去除棕櫚油中的類胡蘿卜素。
相比之下,加工程度較低的紅棕櫚油保留了70%到90%的β-胡蘿卜素。據煉油業稱,紅棕櫚油之所以沒有市場,是因為紅色會讓人聯想到食品添加劑,不太吸引消費者。
它的“銷路一直沒有打開”,印度棕櫚油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 of Oil Palm Research)前首席科學家馬諾拉瑪·卡米雷迪(Manorama Kamireddy)解釋說。
據吉隆坡思特雅大學(UCSI University)應用科學教授Rachel Tan Choon Hui介紹,與印度不同的是,馬來西亞有兩個生產紅棕櫚油的主要品牌,分別是Carotino和Harvist。Carotino生產的是紅棕櫚油和菜籽油的調和油。Harvist則是百分百的紅棕櫚油。Tan教授最近撰寫了一篇關于改進棕櫚油精煉工藝的綜述文章。她在文章中支持紅棕櫚油能更好地防治維生素A缺乏癥的觀點,并贊同一些文獻中紅棕櫚油“溫和”的加工過程能夠保留類胡蘿卜素成分的說法。
印度食用油行業組織溶劑萃取商協會(Solvent Extractors Association)執行董事BV·梅塔(BV Mehta)更詳細地解釋了紅棕櫚油市場仍然很小的原因。“消費者對紅棕櫚油中的β-胡蘿卜素以及它的一些健康益處缺乏認識,”梅塔解釋說。“例如,在印度幾乎人人都知道橄欖油對健康有好處,所以都愿意花錢買它。決定銷路的有三個因素:人們的意識、能否買得起,以及市場營銷。這是僅有的差別。”
棕櫚油、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
不論是在印度,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流傳著一些棕櫚油對心血管健康影響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其中很多既無出處,又并非來自權威的渠道。有些人說棕櫚油會導致心臟病;還有人則認為恰恰相反。有很多報道說吃棕櫚油會導致膽固醇水平升高,但有人卻說不會。雖然如此激烈的辯論不太可能很快得到平息,但仔細研究棕櫚油的成分或許會有幫助。
卡米雷迪說,棕櫚油中所含的油酸、亞油酸等脂肪酸成分“是無害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她還說,相比其他常用植物油,棕櫚油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沒有更大的優勢。
赫馬拉薩博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但認為棕櫚油對膽固醇的影響與其他類型植物油相比幾乎沒有差別。她提到了2019年的一項分析,其中對1975到2018年間開展的幾項試驗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與其他植物油相比,棕櫚油不能更明顯地改變膽固醇水平。
然而,2015年美國營養學會的一項研究顯示,盡管棕櫚油含有一些具有潛在健康益處的油酸,但其飽和脂肪含量過高。這就意味著,總體上,食用棕櫚油會導致膽固醇水平升高,因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更高。該學會建議減少棕櫚油攝入,改用其他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油。
德里大學家庭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of Home Economics)與新德里甘加拉姆爵士醫院(Sir Ganga Ram Hospital)2016年進行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各種食用油的飽和脂肪含量,發現棕櫚油中長鏈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更高;眾所周知,包括棕櫚酸和硬脂酸在內的這些脂肪酸比其他飽和脂肪酸更容易導致心血管炎癥和脂肪堆積。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建議減少對棕櫚油的依賴,而是要在飲食中搭配使用各種食用油,甚至在烹飪中使用調和油。我們咨詢的大多數專家贊同這一結論,許多還強調了食用油多樣化的重要性。“完全依賴單一植物油無法達到所有脂肪酸的最佳平衡,印度醫學研究理事會國家營養研究所推薦使用各種植物油,包括棕櫚油,”赫馬拉薩說。
專家們表示,關鍵的是各種油都應該吃一點,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